近期,大盘出现了反复震荡调整的走势,显示出在4000点这一关键关口,多空分歧明显加大。临近年底,部分投资者出于兑现全年收益的考虑,出现一定程度的获利了结行为,这在情理之中。因此,年底市场往往呈现反复震荡的特征,但这并不意味着本轮结构性行情的结束。我一直认为,一轮慢牛长牛行情是提振消费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也是打破当前经济增速放缓局面的关键所在。此轮牛市已经启动:以2024年9月24日政策发布为标志,市场由此开启了第一波大幅上涨,正式拉开牛市序幕;而自2025年6月底起开启的上攻行情,则可视为牛市的第二阶段。在此阶段,指数成功突破4000点整数关口,这也是A股历史上第三次站上4000点。
然而,与前两次站上4000点时普遍乐观的市场氛围不同,此次在4000点附近,投资者的分歧尤为显著。从2024年8月低点2670点涨至4000点的过程中,仍有相当一部分投资者不相信这是一轮真正的牛市,这在历史上较为罕见。例如,2007年首次冲上4000点时,市场普遍认定处于大牛市之中;2015年第二次站上4000点时,同样伴随着明确的牛市共识。而本轮突破4000点后,质疑声却明显增多。这一现象主要源于今年行情的高度分化,呈现出典型的“哑铃型”结构。一端是以银行为代表的低估值、高股息板块,其大幅上涨直接推升了指数点位,为大盘突破4000点贡献了重要力量;另一端则是以算力算法、芯片半导体、人形机器人等为代表的科技创新板块,这些领域表现强劲,形成了较强的赚钱效应。而除此之外的其他板块则按兵不动,甚至出现下跌。因此,真正实现盈利的投资者仍是少数,多数人尚未获得明显回报,这也解释了为何在指数突破4000点之际,市场反而出现反复震荡。
本轮牛市的启动,主要源于政策推动与资金流入的双重驱动。同时,经过多年的调整,A股与港股在全球主要资本市场中已处于明显的估值洼地。相比之下,美股持续走高,估值已处于历史高位,部分资金开始“恐高”,逐步减持美股,并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更具性价比的投资机会。在此背景下,A股与港股作为全球主要资本市场中的价值洼地,自然吸引了增量资金流入。此外,我国在科技领域的一系列突破,包括大模型、芯片、半导体等方向,极大提振了全球资本对中国资产的信心,推动中国资产迎来估值修复。因此,本轮牛市背后具有深刻的逻辑支撑。
更重要的是,此轮牛市对于拉动消费将起到关键作用。有观点认为,牛市并未有效促进消费,主要原因在于此前几轮牛市结束后,市场又跌回3000点附近,投资者未能真正实现财富积累。但本轮情况有所不同:我认为这是一轮慢牛长牛,有望让广大投资者切实获得财富增长。考虑到当前我国已有约3亿股民、7亿基民参与或关注资本市场,股市有望从今年的结构性牛市逐步转向全面牛市。2026年,市场形成全面牛市的可能性较大,这将带来持续的财富效应,有效提升居民消费信心,进而对经济增长形成直接拉动。正因如此,我曾提出:“一轮牛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第四驾马车。”这一比喻也形象地体现了本轮牛市对实体经济的意义。
今年,投资者将科技股戏称为“小登股”,传统板块则被称为“老登股”,而介于两者之间的储能、有色、军工、电力设备等板块被归为“中登股”。我认为本轮牛市演进顺序可能是:先有“小登股”领涨,随后“中登股”接力,最后“老登股”逐步启动。回顾过去九个月,“小登股”一枝独秀,持续走强;近两个月,“中登股”已出现明显上涨,尤其是储能、锂电池等细分领域表现突出;而近期,“老登股”也开始蠢蠢欲动,消费白马股、医药股等板块相继出现上涨迹象。从资金面角度解释,市场处于低位时,投资者对行情信心不足,场外资金入场规模有限,因此资金倾向于抱团布局成长空间大、弹性高的科技股,这符合市场运行规律。展望2026年,随着行情进一步深化,投资者入场意愿增强,预计更多板块将被激活,“老登股”有望迎来估值修复的机会。当然,作为大盘蓝筹股,“老登股”难以复制“小登股”的高弹性,不太可能出现翻倍式上涨,但其稳健的分红能力和估值修复潜力仍具配置价值。因此,建议投资者逐步进行均衡配置。若此前重仓“小登股”,可适当对涨幅过大的科技股进行获利了结,并将部分仓位转移至“中登股”和“老登股”,通过优化持仓结构,更好应对板块轮动,争取把握2026年的投资机遇。
在科技板块中,算力相关领域在2025年已表现出色。展望2026年,全球算力需求或将持续攀升。近期,AMD与OpenAI、甲骨文及美国能源部达成重磅长期合作协议,凸显算力基础设施的战略地位。随着AI算力需求激增,对数据传输速率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传统光模块已难以满足需求。而CPO,即共封装光学技术,通过将光模块与芯片集成封装,有效降低能耗、提升传输效率,恰好解决了这一痛点,投资者可关注该技术方向。同时在科技股投资中建议坚持分散配置原则,由于行业尚无明确龙头,投资时宜以板块视角为主。此类板块往往呈现较强的整体性:上涨时普遍表现活跃,回调时亦同步调整。需要提醒的是,算力相关板块在2025年已累积较大涨幅,年底部分投资者可能选择获利了结,导致市场出现阶段性调整。但此类调整预计为科技牛进程中的正常波动,并非行情终结。投资者需加以区分,真正具备技术突破能力、能持续兑现业绩的科技龙头,有望在2026年继续表现;而仅有题材或概念的个股,一旦回调,可能难有再起机会。因此,在科技股投资中,仍需坚持价值投资理念,谨慎投资纯题材股,避免追涨杀跌,方能在本轮慢牛行情中真正实现财富的稳健增长。
(作者系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基金经理)
(责任编辑:李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