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下载APP

田轩:2026年资产配置A股优先,人民币或迎升值窗口

昨天 和讯基金 李悦
去App听语音播报
5s看全文可视化要点 听新闻

文/李悦

对资本市场来说,过去五年是极不寻常的五年。

新“国九条”发布,期货和衍生品法、私募基金监管条例等相继落地,中国资本市场已搭建起“四梁八柱”法规框架。然而,当注册制从试点走向全面,当北交所从蓝图变为现实,市场的聚光灯下,退市机制的执行之困、上市公司质量的良莠不齐、长期资金入市的层层堵点……这些深水区的“硬骨头”正与改革的辉煌成就形成尖锐对比,成为横亘在“十四五”与“十五五”之间必须跨越的鸿沟。

站在新的十字路口,“十五五”征程将启,市场制度变革的刀锋将指向何处?

“未来五年改革主线应围绕制度包容性与市场功能协调性展开,重点完善注册制配套机制,增强对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的适应性。”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对和讯网表示,在融资端,需以注册制改革为抓手,全面提升市场包容度与审核效率,支持更多优质科创企业上市融资。在投资端,关键是通过税收激励与产品创新引导养老金、保险资金等长期资本入市,提升市场内在稳定性。

对于大类资产配置,田轩将2026年资产配置优先级首位赋予A股,他认为,应聚焦高质量成长板块,受益于政策支持与盈利修复的科技、绿色能源及消费龙头具备长期配置价值。

田轩指出,下行周期中黄金抗通胀吸引力上升,全球债务扩张与地缘风险强化其避险属性。中国国债受益于国内“资产荒”及央行的直接购买,美债需警惕2026年通胀反弹风险。此外,美元进入弱周期,中美利差收窄与关税缓和或推动人民币温和升值。

01 科创板可进一步优化发行定价机制

和讯网:“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提高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您认为未来五年资本市场改革的主线是什么?

田轩:未来五年改革主线应围绕制度包容性与市场功能协调性展开,重点完善注册制配套机制,增强对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的适应性。

需应以注册制改革为抓手,全面提升市场包容度与审核效率,支持更多优质科创企业上市融资。推动再融资和并购重组制度优化,增强资本运用效率。同时强化退市刚性,推动常态化退市落地,形成优胜劣汰的良性循环,进一步优化上市公司质量。

投资端通过税收激励与产品创新引导养老金、保险资金等长期资本入市,提升市场内在稳定性。持续扩大高水平双向开放,吸引全球配置资金。健全投资者保护机制,加大信息披露透明度和对严重违法违规的执法惩戒力度,切实平衡融资需求与投资回报,实现市场生态良性循环。

通过制度优化实现融资端与投资端利益平衡,构建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的资本市场生态。

和讯网:作为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关键枢纽,科创板还有哪些改革空间?如何提升对新质生产力的支持效率?

田轩:科创板可进一步优化发行定价机制,提升询价效率与资源配置精准度;探索差异化表决权企业再融资路径,增强制度包容性。

加大新质生产力支持力度方面,需深化“科创板+注册制”联动改革,试点创新监管沙箱机制,支持尚未盈利的前沿科技企业扩大融资。强化科创属性评价动态管理,引导资本向硬科技、原创技术集聚。推进做市商制度广覆盖,提升市场流动性与价格发现功能。加强与产业链基金、国有创投联动,构建“研发—孵化—上市”全周期支持体系,切实提升对新质生产力的服务能级。同时探索跨境资本合作新路径,推动科创板企业纳入更多国际指数,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和讯网:IPO与退市制度是市场“进出口”关键,您认为明年IPO节奏会如何变化?如何强化退市执行以实现市场优胜劣汰?

田轩:预计明年IPO将保持常态化发行,节奏更为平稳,审核趋向精准高效,重点支持符合国家战略的科技创新企业。

退市方面需强化“应退尽退”,完善财务类、规范类指标,推动强制退市与主动退市协同。建立涵盖行政、民事、刑事的立体化追责体系,压实中介机构责任,严惩财务造假与规避退市行为,保障投资者权益,实现退市平稳有序进行,促进市场生态净化。

同时深化信息披露全流程监管,提升退市决策透明度与程序公正性,强化交易所一线监管职能。推动司法与监管协同,完善退市企业救济机制与责任追溯,确保市场主体各尽其责,形成可预期、有韧性、能循环的市场出清机制。

02 确定性制度框架对冲外部风险

和讯网:2026年,地缘冲突、贸易摩擦、美联储降息周期等因素会如何影响中国资本市场?

田轩:2026年,地缘冲突持续扰动全球供应链重构,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加剧技术脱钩风险,将对中国高科技领域跨境融资与市场情绪形成压力。美联储若开启降息周期,美元流动性边际宽松,有望带动国际资本回流新兴市场,为中国资本市场吸引外资提供窗口期。但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仍要求国内政策保持战略定力,强化宏观审慎管理,防范跨境风险传导。

应加快构建以内需为主导的市场稳定机制,提升本土机构投资者比重,优化外资准入与风控配套,增强市场韧性。同时推动人民币资产国际化布局,拓展互联互通机制,对冲外部冲击。通过深化制度型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国际对接,提升市场吸引力与竞争力。持续优化投资者结构,鼓励长期资金入市,健全分红、退市等基础制度,夯实市场稳定运行的内在基础。加强预期引导与危机预警机制建设,强化政策协同与底线思维,确保在复杂外部环境下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以高质量发展增强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

和讯网:您曾强调“连续、稳定、一致的市场预期,是资本市场长牛、慢牛、健康牛的基础。”在政策制定和沟通方面,如何更好地引导市场预期,避免大幅波动?

田轩:政策制定应坚持前瞻性、连续性、一致性与可预期性,增强规则透明度,减少临时性、脉冲式调控。通过构建多层次信息披露体系,强化事中和事后监管联动,提升政策执行的透明度与一致性。如定期发布政策指引、完善意见征询机制,提升市场主体参与感与稳定性感知。

强化监管沟通机制,建立常态化政策解读与市场反馈渠道,及时回应关切,稳定预期。同时,统一跨部门政策协调,防止信号冲突,确保政策传导顺畅。用确定性的制度框架对冲外部不确定性,让投资者看得清、走得稳、守得住,真正形成基于信任与规则的良性互动格局。

03 A股优先,警惕美债通胀风险

和讯网:在低利率环境下,2026年大类资产配置股市、债市、汇市,优先级如何排序?

田轩:在低利率环境下,2026 年大类资产配置优先级排序可考虑为A股、黄金、债、汇率资产。股市应聚焦高质量成长板块,受益于政策支持与盈利修复的科技、绿色能源及消费龙头具备长期配置价值。下行周期中黄金抗通胀吸引力上升,全球债务扩张与地缘风险强化其避险属性。中国国债受益于国内“资产荒”及央行的直接购买,美债需警惕2026年通胀反弹风险。

此外,美元进入弱周期,中美利差收窄与关税缓和或推动人民币温和升值。应结合国内经济复苏节奏与海外政策变化,强化资产配置的宏观适应性,调整股、债、汇及黄金的配比,注重风险调整后收益。

和讯网:人工智能、新能源、创新药等板块是否会成为明年资本市场的投资机会?

田轩:人工智能、新能源、创新药等科技成长领域仍是2026年资本市场的主要投资机会。政策面持续支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叠加技术突破和市场需求释放,相关板块具备较强的成长确定性。其中,人工智能领域受益于大模型商业化落地与算力基础设施投资加速,应用场景向制造、医疗、金融深化;新能源在碳中和目标下迎来技术迭代与全球市场拓展双轮驱动,光伏、储能及电动车产业链仍具高景气度;创新药受审评加速与医保支付改革推动,出海能力突出的生物科技企业有望实现估值重塑。三者均处于产业周期上行阶段,将成为资本市场结构性行情的核心支撑。

同时,建议关注上述板块内部的分化风险,优选具备核心技术壁垒、盈利兑现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注意配置策略,可考虑采用分步建仓方式,动态跟踪政策落地节奏与海外市场变化,提升组合抗波动能力。

和讯网:金价将如何演变?黄金的配置价值如何?

田轩:金价受实际利率、美元走势及地缘避险需求多重驱动。在全球货币政策转向宽松、地缘风险频发背景下,黄金有望延续震荡上行趋势。其作为无息资产的吸引力在于抗通胀与避险双重属性,尤其在债务压力攀升、货币信用波动加剧的环境中,配置价值进一步凸显。在去美元化趋势深化的背景下,新兴市场国家储备多元化进程将为金价提供持续支撑。

与此同时,黄金与全球主要资产的相关性较低,能够在组合中有效降低波动率。投资者应立足长期视角,可考虑将黄金作为长期资产组合中的稳定器,适度配置黄金ETF或实物金,实现风险分散与财富保值目标。


(责任编辑:李悦)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