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健全上海公卫体系有哪些关键点? 上海市政协委员这样建言

2021-01-25 第一财经日报
去App听语音播报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之于上海的意义非同小可。

  23日举行的上海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开幕式上传出消息,“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已被纳入2021年的主要工作任务中。

  公卫体系建设划重点

  “上海的整个公共卫生体系还是较为健全的,关键是看这一体系要如何预防大疫情的发生。”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主任朱同玉在23日列席了会议,并在会后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上海市新冠肺炎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近日在介绍一例上海确诊普通型新冠患者时就表示:“这一病例是主动筛查发现的。如果不是主动进行筛查,可能病例会出现得更晚一些。快速反应、及时处置、应检尽检,反映的就是精准检测。”

  对此,朱同玉告诉记者:“有的人可能会有误区,以为最早发现病人的是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其实,最早发现病人的一定是一线医务人员,因此,发现病人、上报信息的这一过程就至关重要。”

  朱同玉表示,这样一来,传染性疾病的上报系统就必须是非常及时、安全以及免责的;就算可能最终发现医务人员上报的病例非烈性传染病,但如果其上报的内容属实,那就应该对其进行免责。

  除了发现病人,完善的上海公卫体系还要具备病毒检测与分析的能力。

  “我们要加强病原微生物的科学研究,比如,‘一锤定音’的科学家应该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朱同玉说,“我们的目标是,能在72小时内检测出任何位置的病原微生物,这就需要强大的科研力量来补充,包括人才储备、科研经费、科研场地等。”

  朱同玉强调,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P4实验室也是重要一环,“上海是国际大型交通枢纽中心,一些来源境外的病毒进入上海的可能性较大,如果上海有P4实验室,就能快速进行相关病毒的检验工作。”目前,国内有武汉、哈尔滨两个城市建设有P4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

  “目前,上海P4实验室的规划正在向国家申请中,预计最快在3年左右时间建成。” 朱同玉透露。

  补足公卫人才短板

  如何避免公卫人才流失、引进高端专业技术人才等是当下的难题。

  “我们需要在公卫人才引进、培育、发展环境等方面加大力度;目前来看,上海在公卫人才方面的相关政策,其优势并不特别明显。”朱同玉告诉记者。

  对这一难题,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副院长陈芳源带来了“关于加强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和留住的对策建议”这一提案。

  陈芳源认为,除了绩效缺乏激励是疾控人员流失的重要原因之外,公共卫生人才培养还缺乏顶层设计。

  “尤其是作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各区疾控中心,由于绩效封顶很难突破,导致市区两级疾控中心工作业务量近似,待遇却相差较大(目前区级疾控人员收入约是市疾控的人员的50%左右),激励机制和工作动力明显不足。” 陈芳源表示。

  为此,陈芳源建议,首先,是要增强公共卫生岗位吸引力,“希望在建设过程中要‘重人轻物’,在人员编制、高级职称比例、职业发展途径、薪酬体系等方面进一步向公共卫生岗位倾斜。”

  其次,陈芳源认为,一方面,要加强公共卫生与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的整合协同,推动疾控部门与高校公共卫生学院协同发展,出台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协同细则,建设一批公共卫生实训示范中心,发展高校与各级疾控中心合作的公共卫生师资队伍。

  另一方面,要扩大公共卫生本科和研究生招生规模,制定与国际接轨的公共卫生卓越人才培养总体方案,将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能力作为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必要内容。

  再次,是要实施公共卫生人才培养项目。“我们要培养一批应用型、复合型的骨干人才和一定数量研究型、创新型的领军人才,实施公共卫生高端人才引进计划,提升公共卫生可持续发展。”陈芳源告诉记者。

  陈芳源进一步表示,应探索建立“平战结合”等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和精准流调队伍,畅通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参与到医疗机构防控工作的机制,建立公共卫生应急处置核心队、常规队和预备队。“此外,由于公共卫生更侧重于人群和监测,在评选医学奖项时,建议将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分开评奖,促进公共卫生人才培养。”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责任编辑:冉笑宇)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