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爆雷!又一家千亿国企债务违约,要救吗?

2020-10-29 和讯名家
去App听语音播报

爆雷!又一家千亿国企债务违约,要救吗?

违约背景

华晨汽车10亿私募债违约一事,宛如平地惊雷一般,在债券圈轰然炸响。

这个规模为10亿元的私募债“17华汽05”, 于10月23日到期,但未能按期兑付, 说真的,10亿元的债务,对一家年收入2000亿的大型集团来说,真不算啥?

而现在居然面临还不上的风险,真是让人匪夷所思。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看下背后的原因:

说到华晨集团,不得不提到他的创始人仰融,他曾把华晨汽车一手带上海外上市第一股,通过在海外市场融资的8千万资金大力投入汽车研发。金杯客车也从难以维持的现状转变为了销售业绩猛增,甚至一度占据轻客市场销量第一宝座。

后来仰融因为经济犯罪的罪名出逃美国,至今都没有回来了。此人的故事也是一个传奇,今天不是重点。

重点是在那之后,换了好几个一把手,华晨再也没有往日的辉煌,除了靠吸宝马的血,就没有新的突破了。

现在的华晨对于宝马而言只是放在品牌前面多余的称号,说个小细节,到底有多少人买了华晨宝马的车之后,要抠掉那几个中文字的? 呵呵

爆雷!又一家千亿国企债务违约,要救吗?

而且,同样是BBA合资车,抠掉华晨宝马的比例要远远多于北京奔驰和一汽奥迪,可见华晨的品牌形象,在大家心目中有多Low了。

说到这个合资战略,当年华晨引入外企,目的就是为了引进宝马的发动机技术,但是已经在中国拿下中国市场的宝马怎么会把核心的技术拱手奉上?

就算得到了外国人的技术,靠着合资赚得盆满,企业还能安心的做更多的改良性研发, 甚至颠覆性技术吗?

就在今年,华晨就因为中华品牌产品开发进度到拖延,明年才能投产新产品,因而放弃参加本届北京车展。

抱上“优质大腿”的华晨, 就像躺进宝马给的温水里面的青蛙,一步步被惯坏了。

据华晨中国财报披露,2019年,华晨集团乘用车销量约为72.18万辆,商用车销量约为7.86万辆。

其中,华晨宝马销量约为54.55万辆,占比高达75%;

而华晨中国旗下的三大自主品牌中华、华颂以及金杯销量持续下滑,甚至已经被市场边缘化。

据数据显示,华晨中华前三季度累计销量仅为4497辆,同比下滑78.31%。华晨金杯仅有1635辆,同比下滑88.98%,你要知道金杯可是华晨当年的爆款啊,就这样做死了。

而从财务数据看,2019年,华晨宝马的净利润为76.26亿元,同比增长22.1%,但是,如果除去从华晨宝马得到的利润分成,华晨中国去年的税前利润亏损13.34亿元。

今年一季度,华晨集团已负债总额为1226.75亿元,占资产总额的69.93%。他的15只债券,规模175.73亿元。今年到期的有13.73亿元,明年到期的65亿元,窟窿还是比较大的。

而眼下,按照宝马集团与华晨集团的协议,2022年宝马集团将受让合资公司25%的股权,成为持股75%的控股股东,这意味着华晨宝马将从华晨集团的财报中出表。

这意味着,华晨即将失去优质资产,而这也成为债券违约的导火索之一。

盈利严重依赖华晨宝马,现在马上要剥离,华晨集团的再融资能力必然会产生冲击。

爆雷!又一家千亿国企债务违约,要救吗?

而这次当地政府对这个国企不伸出援手,也让市场很吃惊,又一次验证了投资不过山海关的说法。

可能也是因为实在救不起了,虽说10亿元并不大,但是除了这十亿,明年呢?后年呢?

没了宝马这个摇钱树后,华晨能否靠自己杀出一条血路,这都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东北国企里面,华晨当前的债务规模已经远远地超过了东北特钢,最终让泡沫自由破裂,政府“放弃救援”,只怕也是在意料之中。

再者,现在当地政府实在也救补起了,早在2018年的经济数据中,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GDP可比增速分别为4.7%、4.5%和5.7%,均低于全国6.6%的平均水平。

辽宁看似增长最强劲,然而在同期,辽宁的地方政府债务率为144.1%,位居东三省第一位。地方债务余额在全国排名第八。

2020年上半年,辽宁省地区生产总值(GDP)达11132.5亿元,同比下降了3.9%。成为首个东北地区负增长的省份。

这是东三省的通病,长期以来过于依赖第二产业,产品偏初级,同质化严重,核心竞争力弱,利润空间就比较低。

华晨这个债务危机,并不是单一的现象,也是辽宁乃至东三省,发展短板的缩影——自身造血能力不足,过于依赖外部融资,负债率居高不下。在经济下行的阶段,抵御风险的能力明显较差。

爆雷!又一家千亿国企债务违约,要救吗?

小财女认为,出现这样的局面,要从三个维度来反思:

第一,华晨公司本身的经营:

华晨公司好歹也是千亿规模,现在落得连10亿元债务都还不上。其实资源不错的,有政府和国外技术支持,应该是风生水起的,但这么多年却还是处在宝马链较为底端的那块, 内部经营是有问题的。

或许,温室的花朵应该早到烈日下接受现实了。

第二,东北的土壤

我觉得东北冷归冷,但比较之下资源还是挺丰富的,有山有湖有森林,有平原,就是缺少一个大的海岸线或者港口。

政策上也给力,振兴东北工业基地的顶层计划喊了好几年,奈何国企掉头实在不给力。

还有一个因素就是过去中国大规模的城市化和城镇化的红利,东北其实是缺失的,因为东北很早之前就已经实现了城镇化了,城市人口饱和了,那些大型国企反而成为了包袱。

再加上这些年人口外流,老龄化严重,导致创新根本不足,只能吃老本。

第三,中国的汽车产业转型

当年的合资策略到底是不是正确的?我不确定,也许是不得已为之。

但是结果来看,至少没有诞生大的民族品牌。现在满大街都是跑的外国车。

这一点真的很可惜。过去因为城市人口的增加,中国的汽车增量市场非常大。

大家想想,中国人之前都是骑自行车,只有最近一二十年才慢慢用上了小汽车, 完全是从无到有的过程。

实际上,从2009年开始,中国汽车市场已经超过了美国,连续八年蝉联全球第一,一度都是美国、日本、德国三个国家的市场总和。

依托这么大的一个市场,居然没有催生一个能跟美日德竞争的中国品牌,从整体的策略上是需要反思的。

目前从营收上讲,只有上汽进入全球汽车营收规模的前10,而且还要加上合资品牌的营收,其余全部是美日德。

要知道,汽车行业是一个巨大的万亿级产业,五百强里面光汽车就有近3万亿美金的营收规模,可想而知,这个产业要是能起来,能养活多少人?

现在来看,中国只有依托新能源汽车,才有可能弯道超车,整个新能源在中国是百花齐放,产业链相对是比较完备的,整机有蔚来,比亚迪(002594,股吧)等,电池有宁德时代(300750,股吧), 这些都是非常优秀的企业,是有预期的。

国家现在战略支持新能源的发展,也许,这是给中国相对落后的汽车产业的最后一次领先的机会。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樱桃小财女。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李佳佳)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