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外资连续18个月增持中国债券 趋势或持续

2020-06-27 中国经营报
去App听语音播报

本报记者 谭志娟 北京报道

虽然近几个月国内债券市场出现调整,但外资增持中国债券的热情未改。

根据中债登、上清所发布的统计月报,5月外资在中国债市净增持1145.94亿元,单月净增持额度超过了2018年6月的1103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时,外资持有总量达到24260.29亿元,在债市中的占比达到2.61%,也创下历史新高。至此,有统计还显示,截至5月末,外资已经连续18个月增持中国债券。

就此,对债券颇有研究的受访专家认为,由于收益率与我国债券进入全球主要的债券指数原因,这使得外资连续多月增持我国债券,预计未来这种增持趋势有望持续。因为短期来看,中国债券市场依旧是全球的价值洼地;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长期向好也会使得国债对外资的吸引力较大。

外资持续增持中国债券

“从2017年开始到现在,我们每年都在增加投资中国国债的比例。”景顺董事总经理、亚太区固定收益主管黄嘉诚近日在线上媒体分享会上对《中国经营报(博客,微博)》记者表示,疫情以后,中国国债表现与其他国家的资产相比较平稳,会吸引很多新兴市场的基金和发达市场的基金来投资。

来自央行上海总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5月末,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2.43万亿元,较4月末增加1145.93亿元,占银行间债券市场总托管量的2.6%。仅5月份,新增12家境外机构主体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截至5月末,共有828家境外机构主体入市,其中450家通过直接投资渠道入市,548家通过“债券通”渠道入市,170家同时通过两个渠道入市。

对于外资持续增持中国债券的原因,粤开证券首席固收研究员钟林楠6月23日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外债券利差是影响外资投资的主要因素,随着全球央行大放水,各国债券收益率快速走低,欧元区国债收益率一直处于‘负利率’时期,而美联储救市、疫情对经济冲击持续等因素使得美国国债收益率一直处于低位。在其他国家债券收益率快速走低的情况下,中国已经基本摆脱疫情冲击,货币政策较为克制,债券市场收益率相对而言处于较高的位置,这使中国债券与国外债券利差扩大,这是外资增持中国债券的主要原因。”

景顺亚洲信用研究主管胡奕在线上媒体分享会也对记者分析说,“驱动国际投资者配置的原因有几个方面:首先,收益率。在疫情高峰期过后,中国债券的收益率和主要发达国家收益率的差距进一步加大,目前中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利差约为215个基点,这是过去10年来的高位。同时,中国境内债券与全球主要的利率债和信用债市场呈现出比较低的相关性,这就意味着将中国债券加入组合当中有助于投资组合的多元化和风险分散,以及风险调整后的收益。其次,中国债券进入全球主要的债券指数。这进一步提高了国际投资者的投资动力,中国较好较快地控制了疫情也进一步增强了国际投资者的信心。与此同时,境内信用债市场在疫情高峰期的表现远优于全球主要信用债市场。”

“在全球利率趋势性下行的背景下,中国债券利率具有明显相对利差,加上中国债券市场逐步开放,因此境外机构加仓中国债券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北京一位固定收益分析师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说。

6月18日,央行副行长、外汇局局长潘功胜在第十二届陆家嘴(600663,股吧)论坛上的发言中表示,目前,我国债券和股票市场规模全球第二,超过160万亿元,已被纳入多个主流国际指数。国际机构配置人民币资产已达到6.4万亿元,并以年均超过20%的速度增长,尤其是境外投资者持有境内人民币债券资产近年来以年均近40%的速度增长。

记者注意到,从增持债券的结构上看,今年境外投资者主要是投资国债与政策性银行债。受访专家认为,这表明我国利率债相较国外同类别债券具有低风险、高收益的优势。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5月末,从券种看,境外机构的主要托管券种是国债,托管量为1.45万亿元,占比59.8%;其次是政策性金融债,托管量为5980.05亿元,占比24.6%。

不仅是国债,境外投资者对中国信用债的兴趣也在上升。

黄嘉诚表示,很多外资对信用债非常感兴趣,已经在慢慢增加投资。据他介绍,境外基金对中国债券的投资分阶段来看:第一个阶段,主要标的是利率债;第二个阶段开始看城投债、信用债等相对比较稳健、3A和2A+评级的信用债;第三个阶段和第四个阶段,外资可能会投2A、2A-评级的债券。

增持趋势有望持续

记者注意到,市场目前比较关注外资购买中国债券的趋势是否会延续。

对此,钟林楠告诉记者,“至少会持续到美联储退出非常态的货币政策,开启新一轮的货币政策收紧周期之前。”

因为在钟林楠看来,一是目前来看,中国债券市场依旧是全球的价值洼地,对外资吸引力较大。“可以预期,受疫情影响,全球或在较长的时期内维持低利率,而中国国债收益率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一直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中外利差是支持国外资金流入中国债市的主要动力。”

二是长期来看人民币依旧是强势货币,人民币汇率长期向好会使得国债对外资的吸引力加强。

三是中国金融开放程度会不断加深,2019年以来中国国债逐渐被全球主流债券指数所接纳,2020年2月中国国债正式纳入摩根大通全球新兴市场政府债券指数。

记者注意到,不断与国际接轨的中国债市吸引了国际投资者的进入。2019年,巴克莱全球综合债券指数开启纳入在岸人民币债券进程;摩根大通于2019年9月宣布,将于2020年2月开始在全球新兴市场多元化政府债券指数中纳入在岸人民币债券。这些都成为激活境外投资者配置中国债券需求的新契机。

钟林楠认为,“中国国债纳入世界主流指数不仅反映了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债市的认可,也为中国债市带来了大量的国际资金。”

四是目前来看外资在中国债市的比重依旧处于较低水平,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如日本,中国债券市场开放的潜力还很大。

上述北京固定收益分析师也持类似看法,“当国内债券收益率估值没有明显优势,或者当人民币汇率出现明显波动的时候,外资买债趋势可能会趋于稳定,但目前来看,持续加仓趋势尚未变化。”

未来哪些产品可能会受到投资者的青睐?

黄嘉诚则认为,从投资中国债市来看,利率债相对比较稳,信用债会有分化的情况。

上述北京固定收益分析师也认为,“依然是利率品为主,中国信用债依然以流动性溢价为主,和发达国家的信用溢价为主的定价模式有显著差异,因此外资配置信用债依然有一定难度。”

对个人投资者而言,钟林楠对记者表示,“固收+权益产品会更有吸引力。债券资产因为疫情对中国经济冲击已经过去,货币政策继续保持在非常宽松状态的必要性下降,所以未来很难迎来趋势性的投资机会,纯债产品的收益率可能会比较低,波动性比较大。”

(责任编辑:张洋)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