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银行保险业总资产逾350万亿 银保监会副主席邀专业机构入股地方金融机构

2021-04-17 和讯名家
语音播报预计46分钟

2021年4月16日,银保监会召开2021年一季度新闻发布会,银保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肖远企,财产险部主任李有祥,统信部副主任刘志清,普惠金融部副主任丁晓芳出席并围绕一季度银行保险业发展运行情况、车险综改实施半年以来取得的成效以及普惠金融等方面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核心观点

?肖远企:未来将通过增加地方专项债额度的方式补充银行资本。除了地方专项债以外,其他的途径也是有的。比如地方政府可以通过一些国有资产入股,也可以通过其他手段引进市场化投资者,包括国内的、境外的投资者。

?肖远企:欢迎有专业特长的,比如在金融某个领域,例如理财、财富管理、风险定价、公司治理等方面有特殊专业能力的机构,作为地方金融机构的股东,也可以成为大股东。

?刘志清:监管层比较关注信贷市场信贷总量增长是否与经济增长相适应、信贷投向是否是实体经济最有效率以及最迫切需求的地方、及放贷审慎性与信贷风险管控。

?丁晓芳:引导商业银行从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上对小微企业贷款给予优惠,来解决小微企业业务的成本收益核算中“不划算”的问题,提高银行基层机构和从业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李有祥:此次车险综合改革是我国机动车辆保险领域全方位、综合性的自我革命。同时,银保监会指导各银保监局综合运用“回溯机制、检查机制、反垄断机制”三大机制,持续保持监管高压态势。

银行保险业总资产超过350万亿元

今年一季度,银行业保险业平稳运行。

一是资产和业务保持稳健增长。一季度末,银行业总资产329.6万亿元,同比增长9.2%。总负债302万亿元,同比增长9.2%。保险业总资产24.3万亿元,同比增长11.7%。银行保险机构资产增速合理适度,既有效满足实体经济恢复发展需要,也避免过快增长加大金融杠杆。一季度,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6%,人民币存款余额同比增长9.9%,保险资金运用余额22.5万亿元,同比增长15.8%,保险公司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8万亿元,同比增长7.8%。

二是服务实体经济质效进一步提高。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7.7万亿元,同比多增5741亿元,继续保持适度增长,为经济恢复和保市场主体提供稳定资金支持。信贷资金更多流向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和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季度,银行保险机构新增债券投资约1.7万亿元,为政府和企业债券融资提供有力支持。一季度末,保险业提供保险保障金额2862万亿元,同比增长28.7%。一季度,保险累计赔付支出3951亿元,同比增长30.4%。

三是主要经营和风险指标处于合理区间。一季度末,不良贷款余额3.6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183亿元,不良贷款率1.89%,较年初下降0.02个百分点,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比例81.5%,继续保持在较低水平。银行保险机构流动性总体保持平稳,商业银行流动性覆盖率141.8%,保险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稳定增长。

四是保持较强风险抵御能力。一季度,银行业新提取拨备4399亿元,拨备余额达到6.6万亿元,银行通过发行优先股、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工具补充资本1800多亿元。一季度末,银行业拨备覆盖率183.8%,贷款拨备率3.5%。当前,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14.7%,保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246.3%,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234.3%,均保持较高水平。一季度,银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1.5%,实现了正增长,为保持合理的资本补充和风险抵御能力提供了坚实基础。

治理影子银行 加大不良处置 发展直接融资

是银行保险支持抗疫”三大法宝“

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尤其是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经济政治环境和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的冲击下。肖远企表示,在西方国家应对疫情大规模量化宽松背景下,我国实行比较正常的货币政策,保持了银行信贷、社会融资规模与国民经济发展、GDP的增长保持基本一致。同时,统筹抗疫和复工复产力度并未减少,金融发挥的作用非常大。

银行保险业总资产逾350万亿 银保监会副主席邀专业机构入股地方金融机构

(银保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肖远企)

肖远企详细介绍金融业既支持了抗疫复工复产,也没有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背后的“诀窍”所在:

一是过去治理影子银行成绩为信贷增长提供了宽裕空间,治理影子银行保持监管定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开启以来,监管层一直把治理影子银行作为重中之重,同业投资、信托贷款、委托贷款、理财等具有影子银行特征的类信贷业务大幅下降。这也实现正常货币信贷政策提供重要条件。

二是加大不良处置力度为银行提供新贷款空间。2020年处置3.02万亿元不良资产,2019年处置2.5万亿元,2008年处置2.4万亿元,近年每年保持2~3万亿元不良资产处置规模,共计处置规模超过12万亿元。一方面,化解了银行信用风险,银行的信用风险得到极大缓释;另一方面使信贷增长有了新的空间,为国民经济快速的恢复增长创造有利的条件、提供坚实的基础。

“不良贷款处置以后一定有新的信贷、新的资金去填补,我们在计算总的贷款余额的时候要把这个回填,实际上我们每处置一个单位的不良贷款就相当于腾出了新的一个单位的贷款空间。”肖远企说,加大处置不良贷款的力度有一举多得的作用。

三是通过发展债券市场、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例。以债券市场为例,过去几年,企业债、地方债、地方政府专项债以及金融债等都较快增长,银行是债券市场主要投资主体,增长较快的债券融资构成社会融资规模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合这几个方面,通过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长来支持国民经济发展力度没有降低,反而有提高。”肖远企表示,“同时,我们避免了搞非常规的货币政策、非常规的信贷刺激,避免了可能带来的负作用。”

刘志清介绍,一季度,信贷增长平稳适度,为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增长、市场主体恢复经营创造了良好的金融环境;信贷结构持续优化,一季度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贷款分别增加2万亿、4002亿、1.2万亿。科学研究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业贷款同比分别增长22%、18.7%,远超各项贷款增速,绿色信贷规模一季度末同比增长20%,而房地产贷款增速一季度末降至12%,为八年以来最低水平,继续低于各项贷款增速。

银行保险业总资产逾350万亿 银保监会副主席邀专业机构入股地方金融机构

(银保监会统信部副主任刘志清)

与此同时,银行保险机构积极推动直接融资发展,加大对国债、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以及企业债券融资等的支持。一季度末银行保险机构债券投资余额达到69.8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7万亿元。

“在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同时,我们十分注重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的关系,前瞻监测评估各类潜在风险,推动银行按照预期信用损失法足额提取拨备,通过适度利润留存,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银行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多种渠道补充银行资本,增强风险抵御和损失吸收能力。”刘志清说,将推动银行全年不良贷款处置总体多于去年,通过成立债委会、实施债务重组、市场化债转股等多种方式有序化解风险。

刘志清表示,当前,监管层比较关注信贷市场信贷总量增长是否与经济增长相适应、信贷投向是否是实体经济最有效率以及最迫切需求的地方、及放贷审慎性与信贷风险管控。下一步将继续指导银行机构加大对科技自立自强、先进制造、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欢迎特殊专业能力机构作为地方金融机构股东

各类金融风险相关问题依然是发布会上记者最为关注的问题。在不良贷款处置方面,肖远企表示,今年处置力度不减,处置规模目标将不低于前几年,

“除了督促各家银行应核尽核、应处尽处以外,对不良贷款关键还要帮助他们简化畅通处置的渠道、扫清处置的障碍,特别是加强与有关部门合作,在司法认定以及相关程序等方面进一步简化。”肖远企说,“比如前一段时间推出的批量处置,特别是个人贷款批量处置试点就是其中一个努力,目前这项工作正在按既定部署推进。”

肖远企表示,延期还本付息本身是为了减少信贷违约,减缓因疫情影响销售、物流受阻中小微企业的流动性紧张问题。从当前经济运行情况和经济数据指标来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趋于正常,还本付息能力提高。

“从这方面来看,我们的政策是有利于银行不良贷款下降的,有利于减少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信用违约。”肖远企强调,但另一方面,对中小微企业受疫情影响面临的困难和可能的违约,需要有充分估计,保持头脑清醒,看到潜在风险。帮助企业走出困境的同时,银行内部要进行压力测试、提足拨备。

“把困难想得更多一点,在不良资产的处置、拨备的计提方面留足余地。”肖远企强调。

肖远企透露,当前,金融资产风险分类暂行办法征求了各方面意见,正在对有关意见进行认真研究,作进一步完善,将把除了银行贷款以外其他的银行承担信用风险的资产都纳入分类里,真实反映银行信贷和非信贷风险,对承担信用风险的非贷款类资产风险也要真实地反映,真实地计量资本,真实地提足拨备。

提高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除了化解不良腾出信贷空间之外,对于中小金融机构而言,增强资本补充颇为关键。一般而言内源性资本补充依靠内部留存,外部渠道有多种方法,如通过发行永续债、次级债等。肖远企表示,未来将通过增加地方专项债额度的方式补充银行资本。

“除了地方专项债以外,其他的途径也是有的。比如地方政府可以通过一些国有资产入股,也可以通过其他手段引进市场化投资者,包括国内的、境外的投资者。”肖远企说:“我们特别欢迎有专业能力的国内外机构投资者入股地方中小银行的股权,欢迎有专业特长的,比如在金融某个领域,例如理财、财富管理、风险定价、公司治理等方面有特殊专业能力的这些机构,作为地方金融机构的股东,也可以成为大股东。”

有关当前中小地方金融机构风险,肖远企表示,地方金融机构整体经营较稳健,整体风险可控,但地方金融机构风险水平差别较大,每家机构之间的不平衡性确实存在,个别机构风险比较大的,特别是不良资产比例比较高,资本缺口也比较大。银保监会对风险底数非常清楚,处置手段是非常多的。

肖远企表示,对风险比较高的机构,银保监会正与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一起采取措施进行化解这些风险,将采取多种手段和方法,根据每家机构特点,一个机构一个办法,解决这些问题。最重要的是压实股东的责任,特别是大股东的责任。

“如果说这些股东特别是大股东存在不当的关联交易、内幕交易,违法违规地把机构的资金非法占有,这些股东必须要承担责任,要进行追偿,同时,其入股的股权也要承担相应责任。”肖远企说道。

此前,银保监会联合有关部门发文防止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对此,肖远企表示,各地正在排查有关情况,对于经营贷挪用的情况,监管部门必须纠正,银行也有义务和责任进行贷款跟踪,防范资金流向出现问题。

“经营贷本身是贷款的一种,也需要遵守我们一直坚持的‘贷款三查’,即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贷款的用途必须与申请贷款时签订的合同保持一致,否则就是违规的。发放经营贷是为了满足生产经营的资金需求,如果挪用到房地产市场就属于违规,也破坏了贷款合同的执行。”肖远企强调。

此外,肖远企还对网络互助作出回应。他表示,一方面要看它的正面作用,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潜在的风险。如果是互助慈善就归慈善。但如果超出这个形式,打着互助的旗号从事金融业务、从事保险业务,偏离了互助本身的范畴,开展保险等实质金融业务,必须要取得金融牌照,让所有金融活动都纳入监管,必须做到“有证驾驶”。

针对P2P清理,丁晓芳在会上表示,目前P2P在营机构实现了清零,已经停止开展新的网贷业务,存量风险得到有序压降。后续主要是做好存量风险处置工作,下一步将从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加大正常退出机构风险化解的力度。首先,加强监测,防止存量机构出现违规展业情况;其次,创新工作方法,加大资产处置力度,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提高出借人的清偿率,特别要压实各大网贷平台主体责任。最后,银保监会正加快推动更多网贷机构接入征信系统,加大失信惩戒力度,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

二是依法加快刑事立案的机构资产处置的力度。协调公安、司法等部门加大涉案资产追缴处置的统筹力度,提升案件侦办和审判的效率,做到阳光办案,积极地回应出借人的关切。

三是着力健全网贷风险监管的长效机制。一方面,对存量退出机构加强监测,同时防止新出现P2P类似的机构。另一方面,在立法层面,有关部门正在推动相关立法,比如推动《非存款类放贷组织监督管理条例》尽快出台。2020年11月份银保监会也公布了《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相关法规、规章将尽快出台,从制度建设方面不断健全监管长效机制。

建设适应性、可持续、高质量的普惠金融发展体系

丁晓芳表示,银保监会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精神,正在会同相关的部门研究制定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在“十四五”期间建成具有适应性、可持续、高质量的普惠金融的发展体系。

银行保险业总资产逾350万亿 银保监会副主席邀专业机构入股地方金融机构

(普惠金融部副主任(正局长级)丁晓芳)

第一,推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增量提效。

一是金融供给增量方面,总目标是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继续实现增速、户数“两增”。其中五家大型银行要增长30%以上。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要继续稳中有降。

“我们今年优化了‘两增’考核的口径,剔除票据融资数据,进一步明确监管导向,督促银行真正聚焦小微企业的痛点、难点,切实提高信贷资金投放的效率,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做得更加精细、更加扎实。”丁晓芳说,也将继续支持银行针对小微企业真实的金融服务需求,特别是供应链、产业链上的支付结算、资金周转等需求,依法合规地开展票据融资业务,做好对小微企业流动资金的支持。

二是优化结构方面,继续加大首贷、续贷、信用贷款投放,增加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的中长期信贷支持。要求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2021年新增小微企业法人“首贷户”数量要高于2020年。

三是机制和能力建设方面,继续深化“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银行内部绩效考核体系中,普惠金融类指标比重占比要不低于10%;大中型商业银行在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中,要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给予不少于50个基点的优惠。进一步细化落实授信尽职免责和不良容忍度要求,同时,综合运用金融科技优化服务,使金融资源精准“滴灌”。

“我们引导商业银行从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上对小微企业贷款给予优惠,来解决小微企业业务的成本收益核算中‘不划算’的问题,提高银行基层机构和从业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丁晓芳说,文件规定小微企业贷款给予不少于50个基点的优惠,但实际中有的银行优惠力度已经达到100个基点以上。“当然,还有其他的内部考核、风险管理、尽职免责等方面,共同配套形成差异化的机制体制。”

四是发挥保险增信保障功能方面,进一步探索面向小微企业的保单融资产品,稳健发展出口信用保险和国内贸易信用保险。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5.66万亿元,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6.81万亿元,同比增速33.87%,较各项贷款增速高21.39个百分点;有贷款余额户数2740.04万户,同比增加531.75万户。其中五家大型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速55.78%;一季度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5.6%,较2020年下降0.28个百分点。

今年一季度,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新增小微企业法人“首贷户”7.91万户,比去年同期多增3.75万户。

第二,强化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一是优化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体系和机制。鼓励银行建立服务乡村振兴的内设机构。鼓励21家会管银行给予普惠型涉农贷款不低于75个基点的内部转移定价优惠。设立三农金融事业部的银行分支机构绩效考核当中,乡村振兴相关指标考核权重不低于10%。

二是加大涉农信贷的投放力度。银行业要实现同口径的涉农贷款余额持续增长,农发行、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要实现普惠型涉农贷款的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三是进一步健全农村信用体系,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建档评级工作,力争到2023年能够基本实现全覆盖,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完善区域内的涉农信用信息数据平台,进一步破解涉农贷款“缺信息、缺信用”的难题。

四是提升农业保险的服务水平。银保监会正积极配合财政部研究三大主粮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范围。

数据显示,截至2月末,涉农贷款余额达到39.89万亿元,较年初增长3.27%,农户贷款12.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7%。

第三,做好巩固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严格按照“四个不摘”的要求,努力实现“四个增长”:一是脱贫地区贷款余额持续增长,二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贷款增速高于所在省份贷款增速,三是脱贫地区农业保险保额持续增加,四是脱贫县优势特色农产品(000061,股吧)保险品种稳中有增。

丁晓芳表示,下一步银保监会还将研究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金融政策的支持,对脱贫地区继续加大信贷投放,重点支持各地的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同时推动开展防止返贫的保险。

车险改革“降价、增保、提质”阶段性目标初见成效

银行保险业总资产逾350万亿 银保监会副主席邀专业机构入股地方金融机构

(财产险部主任李有祥)

2020年9月19日,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实施车险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车险综合改革。李有祥介绍,改革实施半年来,车险市场运行平稳有序,“降价、增保、提质”阶段性目标初见成效,基本符合改革预期。具体来看,呈现三方面特征:

第一,降费让利超千亿,消费者获得感明显增强;第二,赔付水平大幅提升,保险保障程度明显增加;第三,费用水平大幅下降,车险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李有祥介绍,截至3月底,消费者车均缴纳保费较改革前降低689元,降幅达20%。半年来车险综合赔付率水平由改革前的57%,升至今年3月末的71%,大幅上升14个百分点。车险的保障程度明显增加。全国车险综合费用率为27.5%,同比下降了10个百分点。

“此次改革既涵盖大类的交强险和商业车险,又涉及具体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还涉及推进车险服务、车险市场和车险监管改革,是我国机动车辆保险领域全方位、综合性的自我革命。”李有祥表示,同时,银保监会指导各银保监局综合运用“回溯机制、检查机制、反垄断机制”三大机制,持续保持监管高压态势。

李有祥表示,此次改革大力推动行业加强服务能力建设和服务资源的投入,研究推进基于使用行为定价的保险(UBI保险)、新能源汽车保险等新产品创新开发,丰富市场供给、满足消费者需求;有效倒逼了公司转变传统的“车险独大”的经营思想;此外,车险行业通过扩展保险责任、降低保费水平、丰富产品供给多种形式,为消费者减少车险保费支出,支持消费者扩大在其他方面的消费需求。

李有祥表示,这次在综合改革方案中也提到了支持行业根据新能源汽车风险特点开发专属的新能源汽车产品,这也是下一步银保监会工作的重点,目前相关工作已启动,正指导行业协会开始拟定新能源汽车专属的示范条款,力争早日推出新能源车保险示范产品,为新能源车消费者提供更全面的风险保障,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鼓励保险资金有序进行股权投资

多举措支持碳减排

会上,肖远企表示,当前,保险资金股权投资的比例提高了,投资的范围也放宽了,但目前保险资金股权投资比例还不到20%,离上限还有很大的空间。银保监会一直鼓励保险资金有序地进行股权投资,包括上市前、上市后的股权投资,发挥保险资金长期稳定和价值投资的作用。

“如果保险公司有这个需求、社会有这个需求、市场有这个需求,而且又是合理的话,我们也会动态地进行评估、调整。”

有关支持碳减排的举措,肖远企表示,银保监会正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加强数据积累,建立绿色金融的标准,并对可持续性发展的企业,对从事碳达峰、碳中和、帮助减排方面相关工作的企业给予信贷支持;在保险合同方面,给予相应的激励。

另外,监管部门也在研究推动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工作,对开发气候友好型绿色金融产品的银行保险机构,在资本占用风险权重方面给予更多优惠,绿色信贷的利率、可获得性等便利,也有别于其他信贷。

(本文图片转自银保监会,视频转自银行保险报)

一场关于资本市场如何改革的巅峰对话!(精彩实录)

肖钢对话吴晓求:碳中和、数字货币、金融科技监管将如何影响金融业

王忠民:让资金投到有效的时代主题中,我们需要这么做

中投公司原总经理李克平:市场怕涨怕跌心理交织,要在结构性问题中寻找“镇定剂”

【热点关注】央行研究局局长王信谈近期货币政策取向与如何发展碳金融市场

光大银行首席业务总监赵陵:市场利率上升,如何寻找攻守兼备的投资品种?

两会 | 2021年经济工作重点定了!专家们这么说

黄益平:回归“常态经济增长”——2021年的政策目标与选择

肖钢:市场由通缩预期转向通胀预期,如何应对?

聂庆平:中国仍是最具吸引力的投资市场

渣打银行丁爽:将购买国债作为央行扩表的一项政策工具

广发证券沈明高:警惕我国经济复苏中的三个不确定性

政府工作报告重磅出炉,CWM50专家曾预判这几点值得重视

摩根士丹利邢自强:预防美国高压经济学的溢出效应

全国政协委员杨成长:关注资本市场快速机构化现象

白重恩教授受邀担任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学术委员会主席

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第三届学术委员会成立

长按图片关注CWM50公众号

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CWM50)于 2012 年成立,是一个非官方、非营利性质的学术智库组织。论坛致力于为关心中国财富管理行业发展的专业人士提供一个高端交流平台,推动理论、思想、创新和经验交流,为相关决策与研究机构提供理论与实务经验参考,进而为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提供不竭的思想动力,最终对中国金融体系的优化产生积极影响。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董云龙)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