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许家印的新能源车来了,没错,一次六款!

2020-08-04 和讯名家
去App听语音播报

许家印的新能源车来了,没错,一次六款!

恒大汽车发布会现场

文|翠鸟资本

8月3日,恒大汽车集团在上海、广州同时发布恒驰首期六款车,恒驰1、恒驰2、恒驰3、恒驰4、恒驰5、恒驰6正式亮相,覆盖了从A到D所有级别,以及轿车、轿跑、SUV、MPV、跨界车等乘用车车型。

据了解,为了打造“人人见,人人哇”的恒驰,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去年多次亲赴欧美日造访,最终促成恒大与全球15位顶级造型设计大师的战略合作,为恒驰注入最强“颜值基因”。此次亮相的6款车,分别出自享誉全球的造型设计大师Anders Warming、Michael Robinson和丸山公顾之手。

首次亮相便一次性推出如此完整的产品矩阵,这在汽车界史无前例,不仅体现了恒大造车的实力,也传递着其抢占全球市场的野心和目标。

从宣布跨界造车到今天,恒大通过高举高打,在短短两年内走完了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从0到1”的全过程,开辟了一条全世界所有车企没有走过的造车路,即整合全球最顶级的资源,打造最好的产品。

许家印的新能源车来了,没错,一次六款!

许家印在发布会现场

8个月前,也就是2019年11月12日,恒大新能源汽车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峰会在广州召开,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在会上宣布,未来三年将投入450亿元制造新能源汽车,同步研发的新车型有15款,全系列产品将从2021年陆续实现全面量产。

许家印当时表示,恒大新能源汽车的总定位是核心技术必须世界领先,产品品质必须世界一流,成本必须大幅度下降。对于恒大汽车,他希望:“用三到五年的时间,把恒大新能源汽车打造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

对于恒大的“换道超车”,许家印表示,恒大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原因有三个:新能源汽车是保护环境、造福人类的产业;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市场巨大,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世界汽车历史上,它的诞生和发展是世界汽车历史的一场革命,蕴藏着巨大的机遇和商机。

“十年前,恒大开始实施多元化战略,今天的恒大已经形成了以房地产为基础,旅游、健康为两翼,汽车产业为龙头的四大产业格局。”许家印说。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在全球居于领先地位,产销量连续五年位居世界首位。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近期就表示,新能源汽车代表了未来汽车产业发展方向,自2009年开展“十城千辆”示范推广试点以来,经过各方面多年的持续努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已经成为引领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力量。

辛国斌介绍,目前中国新能源车产销量连续五年位居世界首位,累计推广的新能源汽车超过了450万辆,占全球的50%以上,主流车型的续驶里程基本上都在400km以上,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也达到了250Wh/kg。

另外,整个产业发展的体系也渐趋完善,新能源汽车的基础材料、电池、电机、整车、电控、生产装备等产业链上下游基本实现了贯通,产业配套环境也不断优化,全国已累计建设充电站3.8万座,换电站449座,建设了各类充电桩130万个,其中公共充电桩55.1万个,私人桩74.9万个,同时我国还建成了“十纵十横两环”4.9万km高速公路快充网络。

德邦基金股票研究部助理业务董事王立晟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上述数据释放出三个积极信号。第一,中国已构建较为成熟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第二,中国逐渐培育出一批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优质企业;第三,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正处于加速期。

因此,恒大的“换道超车”可以说是顺势而为,符合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大趋势,站在了“风口”上。

那具体要如何造车呢?

许家印认为,恒大在造车方面是白手起家,“一无所有”,因此必须走一条不寻常的路,以资本和生态换技术和时间,通过一系列国际收购与合作,在整车研发制造、动力总成、3.0底盘架构等关键环节拥有世界领先的核心技术。

以FEV和本特勒研发的3.0底盘架构为例,这是世界最顶级且唯一可买到的底盘架构,恒大可在这个底盘上研发十几款甚至上百款车型,大大缩短了研发周期。

同时,与FEV、EDAG、IAV、AVL、MAGNA等五大汽车工程技术巨头展开合作,几方同步研发15款车型及关键技术,且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

“核心技术世界领先,产品品质世界一流,成本大幅度下降”,在打通“整车研发制造+三电核心技术+营销渠道+智慧充电科技”在内的造车全产业链,掌握整车研发制造、动力电池、轮毂电机技术等方面技术后,许家印称力争在3年至5年内成为世界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跨界者,恒大想要快速抢占全球市场的“野心”已跃然纸上,但最终能否如愿,还需等到恒驰量产下线那一刻。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翠鸟资本。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李显杰)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