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守护投资安全:防范非法证券活动,共筑 “5·15” 投资者保护防线

昨天 大京生活
语音播报预计10分钟

2025 年 5 月 15 日,我们迎来了第八个 “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在资本市场蓬勃发展的今天,投资者群体日益壮大,但非法证券活动也如影随形,利用信息不对称、市场复杂性和投资者的逐利心理,编织出一个个看似 “高回报” 的陷阱。我们将结合市场现实与典型案例,深入剖析非法证券活动的常见套路,为广大投资者敲响警钟,助力守护 “钱袋子” 安全。

一、非法证券活动:花样翻新的 “财富陷阱”

非法证券活动是指未经监管部门批准,擅自从事证券发行、交易、投资咨询等业务,或通过虚假宣传、欺诈误导等手段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其本质是利用市场规则漏洞与投资者认知偏差,以 “低风险高收益” 为诱饵,实施诈骗、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活动。

二、风险根源:非法证券活动为何屡屡得逞?

非法证券活动的滋生,既源于不法分子的贪婪,也与市场复杂性和投资者认知误区密切相关。其风险本质可从三方面解析:

(一)信息不对称与认知偏差的 “放大镜”

在正规市场中,机构投资者凭借数据、调研和专业团队占据信息优势,而散户依赖公开信息或碎片化资讯决策,这种鸿沟在非法活动中被无限放大。不法分子通过伪造 “权威报告”“交易流水”,甚至雇佣 “托” 在社群内晒 “收益截图”,利用投资者的 “从众心理” 和 “暴富心态”,营造 “稳赚” 假象。正如湖北证监局强调的 “以案释法”,每一起诈骗案件背后,都是对投资者 “认知盲区” 的精准利用。

(二)市场复杂性与工具滥用的 “风险传导”

随着量化交易、衍生品等技术工具的普及,市场博弈从 “人对人” 演变为 “机器对机器”“策略对策略”,普通投资者难以理解其中的风险链条。非法活动借机包装 “智能投顾”“高频交易软件”,声称 “AI 自动操盘,胜率 90%”,实则为毫无技术含量的诈骗工具。此外,跨境资本流动、政策干预等宏观因素被曲解为 “内幕机会”,进一步误导投资者。

(三)合规意识淡薄与维权成本的 “双重缺口”

许多投资者未养成 “先查资质、再做投资” 的习惯,对 “无牌照经营”“超范围业务” 等风险信号缺乏警惕。即使遭遇骗局,也因证据不足、跨区域维权难度大等原因放弃追责,助长了不法分子的气焰。均瑶健康呼吁投资者增强合规意识,善用法律武器。

三、防范有道:“三步走” 守护投资安全

面对花样翻新的非法活动,投资者需树立 “风险先于收益” 的理念,掌握 “识别 — 验证 — 维权” 三步骤,构建自我保护防线。

(一)第一步:擦亮双眼,识别风险 “七不原则”

不相信 “保本高收益”:牢记 “收益与风险成正比”,任何承诺 “稳赚不赔” 的投资均涉嫌违法。

不轻易点击陌生链接:警惕 “钓鱼网站”“虚假交易平台”,正规机构不会通过短信链接要求转账。

不加入 “内幕消息群”:证券市场严禁内幕交易,所谓 “独家消息” 多为骗局。

不盲从 “专家推荐”:通过中国证券业协会官网查询机构及人员资质,拒绝无牌照主体的投资建议。

不参与 “杠杆配资”:正规券商融资融券业务有严格资质要求,场外配资不受法律保护。

不迷信 “原始股神话”:非上市公司股票发行需经证监会批准,警惕 “境外上市”“科创板绿色通道” 等虚假宣传。

不泄露个人信息:妥善保管账户密码,避免因信息泄露被不法分子利用。

(二)第二步:多重验证,筑牢合规 “防火墙”

查资质:通过中国证监会官网、“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查询机构是否具备证券业务许可,警惕 “挂羊头卖狗肉” 的非法主体。

核信息:对 “投资项目” 进行交叉验证,查阅官方公告、权威媒体报道,避免仅凭单一渠道信息决策。

缓决策:对 “限时抢购”“名额有限” 等话术保持冷静,投资前预留 24 小时 “冷静期”,与家人或专业顾问充分沟通。

(三)第三步:依法维权,善用监管 “工具箱”

及时止损:发现被骗后立即停止转账,保存聊天记录、交易截图、银行流水等证据。

所在辖区证监局信访部门

司法途径:涉及金额较大时,可向公安机关经侦部门报案,或通过民事诉讼追讨损失。

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每一位投资者的清醒与理性。2025 年 “5?15” 投资者保护宣传日的核心,正是呼吁大家从 “被动防骗” 转向 “主动知法”—— 了解非法证券活动的套路,就是筑牢财富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掌握依法维权的渠道,就是守护自身权益的 “法律盾牌”。

当我们擦亮双眼,对 “高收益” 诱惑多一分警惕,对 “合规资质” 多一次核查,对 “内幕消息” 多一声质疑,非法证券活动的生存空间就会少一分。让我们以此次宣传日为契机,携手提升风险意识,共筑投资者保护的铜墙铁壁,让资本市场真正成为服务实体经济、实现财富增长的 “阳光舞台”。

(责任编辑:张晓波)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