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从业人员买卖证券遭罚,适当性管理存在弊端,监管通报直指问题核心

昨天 每日经济新闻
语音播报预计8分钟

5月7日,河北证监局在新一期《证券经营机构监管通讯》中通报了多起案例。从机构内部管理失范,到从业人员违规交易;从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种种漏洞,到场外衍生品交易暗藏的风险,监管通报直指问题核心,为河北证券行业敲响合规警钟,督促各机构严守监管红线,重塑健康有序的市场生态。

通报从业人员违规买卖证券

根据监管披露,河北证监局在日常监管中关注到,某机构营销、合规风控与账户业务办理等不相容岗位部分职责未实现有效分离;未有效落实从业人员投资行为管理要求,未按要求申报从业人员及其配偶、利害关系人的场内证券投资行为;未严格落实经纪人登记管理要求,证券经纪人登记执业地域与委托合同约定执业地域不一致。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前述所指的某机构为银泰证券唐山西山道证券营业部。今年3月,河北证监局已对该营业部采取警示函措施。

此外,河北证监局还发现,某证券公司从业人员及某证券投资咨询公司从业人员于任职期间,通过控制使用亲属账户及他人账户,持有、买卖股票或其他具有股权性质证券。

其中,前述所说的证券公司从业人员为王某某,曾在某证券公司石家庄营业部工作。2022年4月8日~2024年7月24日,王某某控制使用配偶“刘某某”证券账户持有、买卖股票和其他具有股权性质证券,累计成交金额为2974.51万元,累计获利3.78万元。河北证监局决定没收王某某违法所得3.78万元,并处以4万元罚款。

前述所说的某证券投资咨询公司从业人员为秦某某。2021年1月11日~2024年7月4日,秦某某控制使用“秦某某”证券账户及亲属“秦某孟”证券账户,持有、买卖股票,累计成交金额39.53万元,累计获利仅为797.15元。河北证监局决定没收秦某某违法所得797.15元,并处以1万元罚款。

河北证监局表示,辖内机构应引以为戒,进一步完善防范从业人员违规炒股的合规内控机制,加大对从业人员及其近亲属投资行为的管理力度,并将其作为合规检查的重要内容,强化对从业人员的责任追究。

揭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不足与场外衍生品交易风险

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方面不足常常被诟病。河北证监局总结称,其表现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部分机构未审慎核查投资者申请资料,个别机构主动协助投资者伪造收入证明材料用于合格投资者认定,违规向客户提供开通业务交易权限的知识测评答案。二是部分机构未能以显著、清晰的方式揭示产品投资风险,在销售时使用“安全”“年化收益率”等误导性用词,向客户承诺或变相承诺投资收益。三是未向投资者告知适当性不匹配情况,主动推介高于其风险承受能力的产品和服务。

因此,河北证监局指出,辖区各机构要切实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一是要定期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处罚案例的内部培训,提高对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认识。二是要加大对投资者申请材料审核力度,严格业务全流程留痕和底稿归档要求,并对产品推介材料及话术进行合规审核。三是要建立机构自查自纠的内部流程,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相关制度缺陷的整改,同时强化对业务人员的监督处罚力度。

另外,河北证监局还在监管通讯中揭示了场外衍生品交易风险,并指出当前证券经营机构在场外衍生品交易管理方面存在缺陷:一是未严格落实适当性管理要求,未充分核查客户身份、资金来源等信息,未深入核查部分交易对手的身份信息、管理关系等情况。二是未持续关注客户交易目的,未有效落实负面客户管理机制,部分交易对手的年度复核资料及定期回访记录缺失。三是未及时跟踪处理风险提示,风险监测工作底稿存在缺失情况。

对此,河北证监局提出,辖内各机构要高度重视衍生品交易的合规管理,一是要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学习和培训,增强员工合规意识。二是要构建覆盖监管要求和业务环节的衍生品管理制度体系,优化风险检测指标。三是加强对场外衍生品业务的穿透式风险管理,构建业务隔离墙,防范衍生品风险扩散。四是要严格客户准入审核,强化尽调过程留痕。

每日经济新闻

(责任编辑:王治强)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