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高培勇:当下最需要的是精细化分析、精准式调控

2023-11-29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 CMF 微信号
语音播报预计12分钟

高培勇:当下最需要的是精细化分析、精准式调控

高培勇:当下最需要的是精细化分析、精准式调控

高培勇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原副院长

以下观点整理自高培勇在CMF年度论坛(2023-2024)暨胡乃武中国宏观经济理论优秀成果奖颁奖典礼上的发言

本文字数:2252字

阅读时间:6分钟

当下,我们正在经历“波浪式发展、曲折性前进的经济恢复进程”,其严峻复杂程度远超预期,可能持续的时间亦具有高度不确定性。面对经济恢复进程中的矛盾和困难,精细化分析和精准式调控尤为重要。

一、精细化分析的重要性

正如CMF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2023-2024)所提到的,目前我国经济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交织在一起,而且互相映射”。表面上是需求问题和供给问题,其背后其实是预期问题。周期性问题的背后,又是结构性问题和体制性问题。这和我们以往所经历的周期性波动中的经济恢复进程有所不同,甚至迥然相异。

我举两个例子。

其一,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4日会议指出,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主要困难挑战是国内需求不足,特别是消费需求不足。注意到很多地方的旅游市场,特别是在今年双节期间和暑假期间,基本已经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或者至少没有下降那么多,再注意到衡量消费需求状况的统计指标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又是消费的“流量”和消费品“价格”两个因子的乘积,便可以发现,目前我国的消费需求不足,主要不是体现在“量”的减少上,而是体现在消费商品的档次下降从而适用的商品价格下降了。这并不是由于市场供求的交互作用所导致的,而是收入下降所带来的后果。首先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其次是由于当前收入下降而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不足。这个例子说明宏观经济分析不能再大而化之,至少不能停留在一级宏观经济指标分析上,而是要向下延伸,否则就很难得出准确的判断。

其二。经济恢复进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挑战,从2021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开始,我们就把它归纳为“三重压力”,即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从2021年12月份至今,可以发现,三重压力之间的关系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目前最重要的压力或最突出的压力是预期转弱。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是一轮由预期转弱或主要由预期转弱所导致的需求收缩和供给冲击

所以,在当下这一轮经济恢复进程中,我们不能简单照搬以往的分析思维和模式,而必须特别关注这轮经济恢复当中所呈现出来的新特点、新要求,进而做精细化的分析

二、精准式调控的必要性

高培勇:当下最需要的是精细化分析、精准式调控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宏观调控,经济的恢复进程更离不开宏观经济政策的支撑。这一轮经济恢复进程中所呈现出来的特别之处叠加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特征,决定了我们现在所需要的宏观调控和宏观政策配置必须向精准化方向发展

当前经济恢复背景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配置和考量不同于以往,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我们现在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不仅仅是对经济的要求,而且是对社会经济发展各个方面的总要求。高质量发展和高速增长之间有许多不同点,其中最大的不同点就是要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这不仅仅表现在产品的生产和经营上,也表现在宏观政策的配置上,所以宏观调控和宏观经济政策必须突出质量和效益

第二,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提出经济新常态的同时作出了三期叠加的论断。三期叠加当中的一期是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即2008-2010年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消化”二字说明过去扩张性的宏观政策带来了一定的负面作用。作为前车之鉴,在进行宏观政策配置和讨论宏观调控方向时要避免导致下一个“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

第三,统筹发展和安全。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安全是发展的前提,也深知经济运行的整体好转和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社会大局保持稳定,这三者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所以,要在统筹安全和发展中实现宏观政策的配置。

第四,2008-2010年我国实行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在财政政策的安排上,被高度概括为四万亿投资。2008年的GDP是30.06万亿,2010年的GDP是39.79万亿,以四万亿的扩张去撬动30万亿到40万亿的经济体,比例大概在1/10左右。而我国2022年的GDP是121万亿,如果以1/10的杠杆撬动至少需要12.1万亿。如果把边际效益递减的因素考虑在内,以如今中国财政收入20万亿,财政支出24万亿的体量,可能会构成不可承受之重,所以我们需要关注财政体量和财政扩张政策需求量之间的平衡

第五,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当下这一轮经济恢复进程所面临的困难挑战主要是预期转弱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决定性力量应该来自于全面深化改革,宏观政策只能起辅助作用

第六,疫情三年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在坚持“正常”二字,这与欧美国家的模式不同。而这样一种相对正常的、守住底线的财政货币政策的原则显然要持续下去

所以,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配置必须向精准化发展。正如脱贫攻坚战役的主要战略在于“精准扶贫”,我们应该将有限的宏观调控资源精准配置在经济恢复进程的着力点和着重点上,实行“精准调控”,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以往相对粗犷的、普惠式的、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已不适应如今经济恢复进程的新特点和新要求。凡事要问质量和效益,凡事必讲精准和精细,这可能是当下这一轮经济恢复进程中宏观调控和宏观经济政策配置的必由之路。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宏观经济论坛 CMF。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周文凯)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