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持续增强经济发展支持力度

2023-11-28 中国金融杂志 微信号
语音播报预计16分钟

文 | 《中国金融》记者 纪崴

11月27日晚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世界经济受到高通胀、高利率、高债务困扰,国内经济增长面临债务拉动效能降低、经济转型紧迫性上升挑战的背景下,《报告》的发布引发了广泛关注,未来中国货币政策走向成为关注的焦点内容。

整个《报告》体现了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基调,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强调“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和“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继续为金融支持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可以看出,未来人民银行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将持续增强。

强调贷款均衡投放和存量效用

《报告》明确,总量上加强贷款均衡投放,更多关注存量效用。

此次《报告》对货币信贷“总量适度、节奏平稳”进一步展开论述,指出要统筹衔接好年末年初信贷工作,适度平滑信贷波动,并引导市场从更长时间的跨周期视角去观察和把握“基本匹配”。可以预见,未来货币信贷增长既会对实体经济保持稳固支持力度,又会强调可持续的平稳投放,更好地匹配宏观经济发展和经营主体需求。

市场人士分析,信贷稳定增长和均衡投放更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过去几年,虽然每年贷款都同比多增,但“大月过大、小月过小”波动比较突出,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在提质降速过程中,信贷结构中“增”的一面和“减”的一面在时间上可能不同步。近期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和证监会联合召开的金融机构座谈会提出要“着力加强信贷均衡投放,统筹考虑今年后两个月和明年开年的信贷投放”,就是希望1月“开门红”时点或3月、6月等贷款大月不要“冲太猛”,适度向前后贷款“小月”进行平滑,通过增强信贷增长的稳定性,提升经济恢复发展的稳定性。

有专家表示,在新发展阶段分析金融总量指标要有更多元的视角。短期一味强求“同比多增”,并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反而可能造成“虚增”“空转”甚至透支中长期可持续增长潜能。既要更多看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中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的合理融资需求是否得到充分满足,也可以更多关注涵盖更全面的社会融资规模情况,或者拉长时间观察累计增量、余额增速等。

同时,《报告》强调关注存量贷款的持续效用,“盘活存量贷款、提升存量贷款使用效率、优化新增贷款投向对支撑经济增长同等重要”。这意味着,未来人民银行在继续着力优化增量贷款投向的同时,将更多推动盘活存量贷款,减少对新增债务的依赖。

也有专家表示,我国货币信贷存量已经很大,增量贷款每年仅约为存量的十分之一,而且存量和增量贷款在支持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本质上相同,因此,存量资金循环对经济增长也有作用,如果把闲置、低效运用的存量资金充分发挥作用,即使新增贷款、货币增速慢一些,也能够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在盘活存量背景下,不要简单看信贷总量增长甚至“同比多增”,而要评估增量和存量贷款支持经济增长的整体效能。盘活存量贷款、提升存量贷款使用效率、优化新增贷款投向,这三个方面可以将增量和存量信贷有效地分配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用途上,对支撑经济增长同等重要。

信贷结构有增有减

《报告》指出,结构上优化资金供给结构,做好五篇大文章。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求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服务,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报告》展示了货币信贷政策的结构引导效能。科技创新再贷款、“双碳”支持工具、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等一系列工具,基本实现了对五篇大文章的覆盖支持,在优化信贷结构方面下好“先手棋”。截至2023年9月末,各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余额为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约6000亿元,与两次降准释放的1万亿元、中期借贷便利超量续做的1.1万亿元等,有力保证了流动性的合理充裕。

市场人士分析,结构性货币政策的落实与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要求相呼应,通过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实施好存续工具,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培育新动能新优势。由此可见人民银行更加强调以高质量金融支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信贷结构有增有减,也反映出后续信贷增长的规律和新特点。近年来,科技创新、制造业、绿色发展、普惠小微等重点领域贷款增量和占比都在明显上升,而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等领域贷款有所放缓。这两块合在一起后,信贷增长虽然慢了,但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能是明显改善的。

尤其引人关注的是,《报告》展望部分新增“研究出台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文件”的表述,体现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力度进一步巩固增强。今年下半年以来,人民银行连续召开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座谈会、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工作推进会和金融机构座谈会,多次强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一视同仁的要求。同时,民营企业融资“三支箭”持续发力,并引导金融机构完善内部考核等机制,持续提升服务民企的意愿和能力。市场人士分析,《报告》再次展现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的明确方向,能有效增强市场信心。

实践显示,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已取得积极成效。2023年9月末,私人控股企业贷款余额41.3万亿元,前三季度的新增贷款比重较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私人控股企业贷款同比增长10.9%,与全部贷款的增速已基本弥合,特别是民企深度参与的科创、绿色等新动能领域,金融资源投入明显加大,有力支持了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

利率政策协同持续降低融资成本

《报告》强调了利率政策的协同性,既体现在增量和存量贷款利率的协同下降,也反映为银行资产负债两端利率的稳步下行,还体现为利率汇率政策的均衡把握。

《报告》中的系列数据向公众展示了中央银行在新增贷款利率下行的同时积极推进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的成果:2023年9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3.82%和4.02%,较6月继续下行13个和9个基点,实体融资成本再创有统计以来新低,有效发挥了利率政策促消费、稳投资、扩内需作用;9月以来指导商业银行积极开展存量房贷利率调降工作,超过22万亿元房贷利率平均下降0.73个百分点,银行向居民每年让利1600亿~1700亿元。

市场人士分析,利率政策的协同统筹兼顾了银行资产负债两端。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和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同步推进,银行可以兼顾实现保持合理利润和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的两个目标,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实现经济金融的良性循环。2019年LPR改革以来,企业贷款利率降幅是LPR的2倍。2022年以来,主要银行先后三次主动下调存款利率,今年9月下调1年期及以上存款利率10~25个基点,为银行持续让利实体经济创造有利条件。

在坚持立足国内、降低利率的同时,人民银行也综合施策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既坚持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也灵活运用工具箱抑制单边预期。《报告》引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加强外汇市场管理”的表述,并纳入了“三个坚决”的表态,体现了人民银行防范汇率超调风险的决心和能力。

随着外部压力缓解,近期人民币汇率显示走强势头。市场预计美联储本轮加息已见顶,10年期美债利率也由此前一度升破5%回落至4.5%下方。外部压力缓解和国内经济回升向好推动人民币汇率明显回弹,11月以来对美元汇率升值超2%。未来,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仍有坚实基础。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金融杂志。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周文凯)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