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衍生品交易监督管理办法》二次征求意见点评:衍生品市场迎完善 业务规范的头部券商有望受益
2023-11-20 和讯 申万宏源研究罗钻辉
去App听语音播报
5s看全文可视化要点
听新闻
事件:11 月17 日,证监会就《衍生品交易监督管理办法》二次征求市场意见。
2023/3/17,证监会就《衍生品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历时8 个月,《办法》二次征求市场意见。证监会对部分意见进行了吸收采纳,包括:完善基本原则规定、经营机构定义、新品种合约报告要求、履约保障规则、对冲交易信息报送要求、加强客户隐私保护、完善有关表述等;未采纳的意见主要包括删除场内外持仓合并制度、删除禁止通过衍生品交易实施短线交易的规定、删除禁止通过衍生品交易规避减持限售规则的规定、删除限制上市公司特定主体开展以本公司股票为标的的衍生品交易的规定、删除建立衍生品账户体系的规定、删除业务隔离的规定、删除对境外机构的监管规定等。旨在加强衍生品市场监管,弥补监管漏洞,防范市场风险。
针对个别市场主体以衍生品为“通道”规避监管的问题,证监会在《办法》中进一步完善。
具体包括如下方面:一是完善期货持仓限额和大户报告制度。在实施期货市场的持仓限额和大户报告制度时,应当按照期货交易场所的规定,将同一或相似标的的期货持仓与衍生品持仓合并计算,以防范通过衍生品交易规避场内监管规则的行为。二是完善上市公司、新三板挂牌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在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或者收购等活动中,应当按照证券交易场所的规定,将上市公司、新三板挂牌公司的股票与衍生品持仓合并计算。三是完善短线交易监管。禁止通过衍生品交易实施《证券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的短线交易行为。四是完善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监管。禁止通过衍生品交易实施内幕交易或者市场操纵。五是完善减持、限售规则。禁止通过衍生品交易规避股份减持、限售规则。六是完善对上市公司特定主体的监管。为防范上市公司特定主体利用信息优势非法获利,《办法》规定,“禁止衍生品经营机构与上市公司持有百分之五以上股份的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及所持股份有限售或者减持限制的股东开展以该上市公司股票为合约标的物的衍生品交易”。以上规定是落实《证券法》《期货和衍生品法》的细化规定。
《办法》切实加强衍生品市场监管,衍生品市场有望长期稳健发展,增厚业务规范的头部券商业绩。《办法》将证监会监管的衍生品市场各类主体和活动全部纳入规制范围,以功能监管为导向,制定统一的准入条件、行为规范和法律责任;建立了较为系统的跨市场、跨境监测监控机制,包括建立衍生品市场账户体系、交易报告库制度、基础设施数据共享机制、跨市场监测监控机制,以及内资、外资经营机构交易信息报送机制等。此外,在严防风险的前提下,为相关制度预留空间。对于集中结算、保证金、场内场外持仓合并计算、交易者适当性标准、交易报告等重要制度,规定由相关部门根据职责,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规则。根据中证报,2023 年8 月,证券公司场外衍生品业务新开展规模9046 亿元,环比上升7.3%;8 月末存续规模为2.3 万亿元,环比微降0.3%;从业务集中度来看,收益互换、场外期权存续规模CR5 分别为67.6%、58.5%,场外衍生品业务行业集中度高。
投资分析意见:重申看好券商板块,首推显著受益风控指标优化的央国企大券商。当前监管信号积极,政策预期不断强化;流动性维持宽松,板块短期发展和长期逻辑均有支撑,建议从两方面把握板块主线:首推加杠杆空间大的央国企大券商中国银河、华泰证券、中信证券,关注有外延收购预期的方正证券、东吴证券、浙商证券。
风险提示:1、宏观经济不及预期;2、流动性大幅收紧;3、美联储加息持续超预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