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弥补传统就业统计数据在反映劳动力市场实时变化上的局限性,2022年,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城市酷想家”团队联合岭鹏产业与创新研究院,采用互联网灵活用工平台的劳动力大数据,构造了LIMP指数,该指数于每月1日发布。
一、制造业景气先行指数运行情况
从分指标工价指数来看,11月份的工价指数为49.7,其数值连续三个月向50的中位数水平趋近,表明当前工价水平与去年同期相当。不同于2020-2022年的情形,2023年和2024年,下半年招聘旺季的工价波峰呈现出“压平拉长”的态势,工价的季节性结构在变化之后渐趋稳定,这意味着LIMP指数基于同比增长来判断宏观景气度的逻辑更具可靠性。
从分指标用工数量指数来看,11月份的用工数量指数为52.8,从景气收缩区间回升至景气扩张区间,当前的景气程度已超过历史中位数水平。在中美贸易关系变化的趋势下,制造业尤其是面临或即将面临关税上涨压力的下游组装行业,主动寻求海外发展机遇,这直接导致制造业用工需求明显下降。在今年前11个月当中,有7个月的用工数量指数位于景气收缩区间。然而,从用工数量指数连续两个月的回升态势来看,当前制造业用工需求的波动相对平稳。
二、重点区域的制造业景气程度
从重点区域来看,11月份,长三角地区的LIMP指数已连续三个月位于“正常”范围内的景气收缩区间,制造业景气度保持相对稳定。而珠三角地区的LIMP指数则从景气收缩区间回升至景气扩张区间。具体来看,11月份,长三角地区的LIMP指数为48.9,而珠三角地区的LIMP指数为53.8。
这一现象背后可能蕴含近两年全球产业链调整导致的国内区域经济格局的变化。其中,越南由于劳动力充裕、地理临近和RCEP带来的贸易成本降低,成为近两年制造业出海的首选地区。但由于中国制造业的全产业链优势,不直接面临贸易成本上升的上游行业留在国内仍是最优选项。在这样的格局下,珠三角由于距离越南更近,会从全球产业链调整中获益更多。
综上所述,受中美贸易关系变化影响,在制造业中,相较于上游零部件生产环节,下游组装环节用工需求受产业转移冲击的影响更为明显,不过当前其大幅下降的趋势已得到遏制。从区域层面来看,得益于全球产业链调整所衍生的地理优势,珠三角的用工需求的恢复态势优于长三角地区。基于工价指数相对平稳以及用工数量指数有所回升的现状,11月制造业景气程度呈现出回升态势。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中的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并不构成对所述做出保证。
(责任编辑:王治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