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杨庆婉
试点两年之后,个人养老金迎来全面扩容。12月15日起,个人养老金将从36个试点城市推开至全国,可投资产品也新增了国债、养老储蓄、指数基金等。全面实施之后,我国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会迎来什么变化?发展空间有多大?
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个人养老金这三大养老支柱中,我国的个人养老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资产的保值增值及稳定性、开户覆盖率、缴费规模等都有望提高。
一是个人养老金的保值增值及稳定性有望提高。这不仅受可投资产品池的影响,还受投资管理能力的影响,因此选择配置什么资产是关键。
国债在久期方面更匹配个人养老金的长期投资属性,指数基金则费率便宜、风险分散、操作公开透明,尤其是宽基、红利指数更体现复利的价值。国际上已有先例,比如美国养老金就占了被动指数基金将近一半的规模。此次可投资产品扩容,纳入国债、指数基金等产品,有利于增加个人养老金的配置选择。
二是全国实施不限试点城市,覆盖率扩大,开户数有望增长。公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共有6000多万人开通了个人养老金账户。试点期间进展不算慢,但相对我国参与基本养老保险的庞大人群基数来说,覆盖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三是缴费规模有望提升,缴费上限未来也可能适时调整。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此前公布的统计数据,31岁至40岁的中高收入人群是个人养老金账户开户、缴费和购买产品的主力军,而吸引他们的最主要原因是“提前为退休养老做准备”和“抵税”。
此前,个人养老金户均缴费并未达到上限,北京和上海户均缴费也不足3000元,距离上限有较大差距。若提前为退休养老做准备,那么在牺牲流动性的同时,个人养老金资产的增值就显得尤为重要;若从税收优惠的角度来说,12000元/年的节税作用,只对年收入达到一定水平的纳税人更有吸引力。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数据,我国缴纳个税的群体约7000万人,其中60%以上适用3%的最低档税率,即与个人养老金领取时补缴的个税税率一致。当然,随着经济水平发展,适用较高档税率的群体人数也会增加。
目前来看,提升缴费规模的有效途径有两个:一是增加开户基数,二是提高户均缴存金额。从试点到推开全国实施,开户基数会扩大,但要提高户均缴存金额,可能还需要从调整缴费上限和强化税收优惠功能方面入手。
(责任编辑:王治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