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祭天遗存、独立墓园、楚简、吴简......四项“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发布

2023-12-21 中国经济网
语音播报预计16分钟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21日讯(记者 成琪)12月21日,国家文物局召开第四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四项“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聚焦于东周至隋唐时期的重要考古发现和最新科研成果。

密畤遗址:秦汉时期最为完整的国家祭天遗存

陕西宝鸡下站遗址为东周至秦汉时期密畤遗址。畤祭是秦的祭祀传统,始于秦立国时襄公所立西畤。自秦文公开始,秦、汉两代在雍(今宝鸡地区)先后设鄜畤、密畤、吴阳上畤、下畤、北畤,分别祭祀白帝、青帝、黄帝、炎帝和黑帝,史称“雍五畤”。

据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游富祥介绍,经过三年的挖掘,下站遗址共清理灰坑百余座,半地穴房址3座,各类祭祀坑99座,牺牲与车马皆生瘗埋,无俎豆之具,不出容器和盛具。祭祀坑按形制和坑底埋藏物不同大致可分为长条形祭祀坑、长方形祭祀坑和洞室祭祀坑三大类,11个小型。

出土的祭祀遗物中,除牺牲、车马外,文献记载雍五畤祭祀还使用“珪币各有数”,下站遗址收获祭祀遗物的种类丰富多样,包括有春秋时期金、玉、铜车马器,秦汉时期玉人、玉琮、玉璜祭祀玉器组合及大量铜质车马器,铜弩机、箭镞等,还包括玉圭、玉璧残件等其他玉器、钱币等。建筑使用的云纹瓦当、文字瓦当、砖瓦等建筑构件也大量出现在遗址中。刻划“密”字陶文的陶片为遗址的性质提供了文字证据。

祭天遗存、独立墓园、楚简、吴简......四项“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发布

金质车马器及饰件 国家文物局供图

密畤从公元前672年建立到西汉末年被废,前后延续使用时间长达六百余年,是研究先秦至西汉时期祭天礼制及其演变最为完备的实物材料;目前已经发现的不同时代的各类祭祀遗存,已初步建立起了秦汉国家祭祀遗存的分期年代标尺。下站遗址是目前国内发现的秦汉时期性质最为明确、延续时间最长、保存最为完整的国家祭天遗存,从方国到王国、再到帝国阶段持续发展演化,传承有序;其发现丰富和补充了中国古代祭天礼制的发展序列,对研究中国古代天、地祭祀制度的发展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北城村墓地:十六国至隋唐时期规模最大的独立墓园

陕西西咸新区北城村墓地是迄今考古发现十六国至隋唐时期规模最大的独立墓园,考古发掘十六国时期墓葬38座、北魏至西魏时期墓葬101座、北周至隋唐时期墓葬146座,整个墓地布局清晰、规划有序,延续时间长,生动再现了十六国至隋唐时期迁徙到关中地区的少数民族与汉文化逐渐融合的过程。

祭天遗存、独立墓园、楚简、吴简......四项“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发布

出土陶俑 国家文物局供图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柴怡表示,这是一处具有完整兆沟、兆沟内墓葬布局有序、排列整齐、延用时间长、墓向一致的大型独立墓地。性质可能为部族墓地,埋葬人群之间必然有共同的血缘或者地缘关系。也是关中地区首次发现从十六国北朝至隋唐时期、延用三百余年的独立墓地。其中兆沟内东北部东西向呈四排分布的38座十六国墓葬,是近年来关中地区十六国墓葬最集中的一次发现。

从墓葬形制到随葬器物,都表现出文化的融合。再现了十六国北朝时期迁徙到关中地区的少数民族与汉文化逐渐融合的进程。实证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的文化特征;也是从考古学视角探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过程的重要范例。

秦家咀墓地:目前出土战国楚简数量、文字最多的墓葬

湖北荆州秦家咀楚墓是东周时期楚国都城近郊的一处邦墓地。

此次M1093位于秦家咀墓地中西部,据墓葬形制、随葬器物等分析,秦家咀M1093为战国中期的楚墓,时代为楚宣王至楚怀王时期(公元前4世纪),是目前出土战国楚简数量、文字最多的墓葬,出土3900余枚竹简,总字数约30000字。

简文的字体为战国楚系简帛文字,从笔迹来看,书手在6名以上。简文内容丰富,属于古代典籍,初步整理研究可知内容涉及先秦“书”类、“语”类、诸子、数学、医药、畜牧、文学、日书等诸多类别,对研究先秦时期的历史、文化、思想等提供了珍贵的新资料,具有重要的考古研究、典籍整理、文物保护、展示利用等价值。

例如《尚书·吕刑》(据传世本命名)用简约35支。内容与传世本《今文尚书》中的《吕刑》基本一致,为记述西周穆王刑制改革的名篇。

祭天遗存、独立墓园、楚简、吴简......四项“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发布

出土的楚简 国家文物局供图

据了解,这也是发现首篇较完整的《尚书·吕刑》。此前,在荆州夏家台战国楚简中首次出土《吕刑》,但残损较甚。传世本《墨子·尚贤中》、《礼记·缁衣》,上博简《缁衣》,以及考古发掘出土的荆门郭店简《缁衣》、荆州枣纸简《诗书之言》等篇中有摘引《吕刑》的文句。此次出土的秦家咀楚简《吕刑》对校勘传世本及探讨这篇著名文献在战国时期的文本传抄及思想影响等有重要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还发现了最早的乘法口诀实物《九九术》,此前所知最早的《九九表》见于里耶秦简,此次出土的秦家咀楚简《九九术》较之要早约一个世纪。

祭天遗存、独立墓园、楚简、吴简......四项“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发布

《九九术》(拟题)与里耶秦简《九九表》 国家文物局供图

荆州博物馆副研究馆员杨开勇认为,秦家咀M1093出土战国楚简具有重要的文献学价值,增加了文献对照校勘的新资料。丰富了古史记录的细节。如《齐庄侯侵晋伐朝歌》《叔鱼谏晋庄平公》两篇文献记录的人物、事件尽管见于《左传》、《史记》等传世文献,但是简文对人物的描述以及事件的记载更加丰富详细,为古史重建增添了新的资料。提供了古史记载的新说。如《四王五霸》简文中的“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文王、越王勾践、吴王阖庐,与传统说法不同。其中“楚文王,亓(其)相穴(鬻)拳”,“鬻拳”见于《左传·庄公十九年》及《汉书·古今人表》,确为楚文王之臣,可见该篇作者确实认为楚文王应名列五霸,而非“楚庄王”的笔误。

渡头古城遗址:国内出土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的吴简

湖南郴州渡头古城遗址是汉代至六朝时期的“临武”县治所在地,考古发现古城址(衙署区)、居址区、手工业遗址、墓地,衙署区水井出土三国时期吴国简牍近1万枚,其中已整理出有字简牍约2000枚。内容涉及临武县行政区划、赋税、户籍、屯田、矿冶等,为研究古代中央政权对南岭地区的开发和有效治理提供了重要资料。

其中1号井与2号井简牍时代相近,为孙吴孙权时期。1号井出土简牍有“嘉禾元年”“嘉禾五年”文字,“嘉禾”为东吴孙权的年号。2号井出土简牍出现“嘉禾” “黄武”“黄龙”等孙权的年号信息。

祭天遗存、独立墓园、楚简、吴简......四项“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发布

J1第7层堆积发现简牍 国家文物局供图

J1与J2简牍内容相似,其内容大致为经济券书、账簿、户籍、名刺、书信等,是三国时期吴国临武县的官府簿籍档案。形制包括木简、木牍、楬、封检、削衣、封泥匣等。字体多样,包括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馆员陈斌表示,渡头吴简是继长沙走马楼吴简之后,国内出土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的吴简,是湖南简牍的又一次重大发现,为研究孙吴时期社会、经济、历史、地理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文献资料。其中周边矿冶遗址的发现和出土简牍中“锡”等物产的记载相印证,为研究南岭地区有色金属资源的开发提供了重要资料,为中国古代冶金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

渡头古城遗址的发掘还构建了湘南和岭南地区汉至六朝时期考古学文化的序列,城址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等都是中央王朝制度和管理的体现,墓葬形制、出土遗物包含的多元文化因素,为研究南岭两侧的开发、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表示,下一步将在“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框架下,持续推进历史各时期城市考古、建筑考古、陵墓考古、手工业考古等专题性研究,推动加快成果转化,协调加强历史学、社会学、民族学等多学科合作,多纬度、多层次研究阐释考古遗存的价值内涵,发挥以史育人的作用。

(责任编辑:周文凯)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