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厦门积极构建院前医疗急救体系 护航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2023-11-29 中国经济网
语音播报预计10分钟

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扩大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院前医疗急救反应时间长、人员流失严重、业务水平不高等问题短板日益凸显。对此,厦门市委编办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立足实际、深化改革,积极推动完善院前医疗急救体系,畅通生命安全绿色通道,为民生“提质”、为幸福“加码”。

多措并举,院前急救网络布局持续优化

围绕“急救网络更坚实、人才保障更有力、信息化平台更智能”的工作思路,厦门市委编办协同市卫健委等部门加大支持保障力度,优化厦门全市院前急救网络布局,有效缩短了片区急救半径和平均反应时间。

以顶层设计为先导,健全院前医疗急救体系。按照“统一规划部署、统一指挥调度、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管理考核、统一薪酬待遇、统一人才保障”的要求,结合城乡功能布局、人口规模、服务需求,科学编制全市医疗急救体系规划布局。基本建成以市医疗急救中心为主体、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为支撑、符合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社会办医院为补充的平急结合急救体系。

以人才队伍为支撑,增强院前急救管理能力。按照“指挥有序、反应敏捷、技术过硬、运作高效”的思路,加强院前医疗急救队伍建设。专项增加厦门市医疗急救中心事业编制,用于招聘急需的急救医生及关键岗位的专业技术人员。支持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承接急救站点,通过相应核增人员控制总量补齐人员缺口,累计核增人员控制总量54名。按标准为值班救护车配备随车人员,在编制无法足额保障的情况下,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补足所需工作力量。加强医教协同,厦门市医疗急救中心与三级综合性医院建立合作机制,加大急救人员规范化培训力度,推动知识技能不断提升。

以信息赋能为动力,提升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效率。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综合集成的全市120信息调度指挥信息系统,有效协调利用多方医疗急救资源,快速应对各类紧急医疗事故和突发公共事件。提升MPDS系统远程指导工作效能,准确评估患者病情,提供清晰、易于操作的指令,指导现场人员自救和互救,让急救更及时。加快推进厦门市智慧急救信息共享服务平台项目建设,打通院前院内信息链条,实现全流程信息共享,进一步提高抢救效率与成功率。

创新实践,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能力持续增强

创新不止,厦门市聚焦提高院前医疗急救工作,从政策保障、医学救治、内部管理三个方面积极探索新举措新机制,不断提高了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能力。

提供保障有力的编制财政政策。充分利用厦门有关公立医院人员控制总量管理政策,在福建全省率先出台公立医院人员控制总量管理办法,明确承担应急医疗救援的公立医院可相应增加人员控制总量,经费由财政提供相应补助,着力解决公立医院后顾之忧,更好保障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

优化快捷高效的医学救治机制。优化多方协作配合机制,推动医疗急救机构与公安、交通、应急管理等部门形成合力,统筹利用各方资源,扎实推进多方位立体化的医学救援网络建设。优化人机协同机制,加强调度人员培训,充分利用救护车到达前的黄金救治时间,做到“呼救即抢救”。优化医疗救治院内外衔接机制,以智慧急救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为支撑,打通院前与院内信息链条,实现“上车即入院”。

健全有效激励的绩效考核机制。充分考虑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的公益性,以市属三级公立医院与市医疗急救中心人均收入差额为基数,按比例追加市医疗急救中心增量绩效,着力提高人员积极性。推动内部管理制度改革,综合考虑工作强度、服务质量、运行效率,建立薪酬待遇长效动态调整机制,按照民主程序制定内部绩效考核分配办法,鼓励“多劳多得、优绩优酬”。从职称评聘、职级晋升、进修培训等方面,建立科学合理、公开公正的管理制度,营造拴心留人的工作环境,确保优秀专业人才“留得住”。

强基固本,院前医疗急救工作效益持续提升

院前急救体系不断优化、急救力量不断增强、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近三年以来,厦门围绕“建设高水平健康之城”目标,精准施策、靶向发力,不断推进院前医疗急救事业高质量发展,每年完成医疗急救任务10万次以上,群众对医疗急救服务满意度达到99.5%,取得了良好成效。

多渠道加强急救医疗卫生技术人才培养,加强急救中心人才队伍培养力度,鼓励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参与院前急救工作,目前厦门全市急救站点中级以上职称的医师占比达65.18%,人才梯队更加合理。

通过打造多元一体化的卫生应急指挥平台,整合现有厦门卫生应急资源,实现了急救呼叫统一受理、车辆人员统一调度。随着市智慧急救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的建成投用,实现了指挥调度中心、救护车及医院信息数据的互联互通与共享共用,厦门全市院前医疗急救指挥调度与信息分析处理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张启智 李前毅)

(责任编辑:周文凯)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