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武汉跻身全国超大城市,年底或将又迎重磅好消息

2023-11-23 极目新闻
语音播报预计18分钟

极目新闻记者 李庆

实习生 费雨欣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日前发布的《2022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显示,全国超大城市增加了3个,特大城市增加2个,其中,武汉城区总人口达到1080.64万人,跨上1000万人的台阶,跻身超大城市行列。

高质量人口是城市发展活力的重要基础,人口是城市的核心资源。

武汉跻身全国超大城市,年底或将又迎重磅好消息

作为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和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武汉这次实现“升级”后,在即将到来的年底,极有可能再次实现升级:在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武汉去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8万亿元,居全国副省级及以上城市第7位,今年,这一数字有望迈上2万亿台阶,在城市能级再上新台阶后,武汉的资源要素虹吸效应将会更加强烈。

12年新增395万人,常住人口持续上涨

超大城市是我国划分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分类之一。根据国务院于2014年下发的《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23年10月公布的《2022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全国共有超大城市10个,分别为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成都、天津、东莞、武汉、杭州。

评判一座城市是不是超大城市,人口规模是首要的标准。

从区域看,实现“升级”的5座城市中,有3座在长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的超大特大城市数量达到了5座,分别为上海、杭州2座超大城市,以及南京、合肥、苏州3座特大城市,占全国超大特大城市总数量的1/4。

显而易见,上述区域因其经济发展强劲、交通位置优越、惠民利企政策力度大,有着非常诱人的吸引力和号召力。

对城市发展来说,超大城市是一个重要门槛,进入这一行列,还意味着可以享受更多政策红利。

城市人口规模扩大,主要源于人口新增及人口进入。统计数据显示,自2010年至2022年,武汉全市常住人口总体上呈现持续上涨的趋势,由2010年的978.54万人,增长至2022年的1373.90万人,12年来常住人口增长了395.36万人,与2010年相比,增长40.4%,年均增长32.9万人,常住人口增长较快。

近年来,武汉市的人口流入增长,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名列前茅。在一定程度上,这得益于武汉持续实施“学子留汉”工程,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创的大学生最友好城市,从2017年至今,共有200多万名大学生留汉就业创业,全市高素质人口加速流入。

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至2022年十年期间,武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常住人口增长69%,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英雄城市绽放风采,为经济社会发展汇聚了青春力量,仅2022年就新增留汉大学生31.7万人,这是武汉市人口新增的主要来源。

吸引人口流入,武汉坚持这么做

超大城市为什么能够聚集这么多人口,根本原因是这座城市有吸引力,对于市民来说,有更多更好的发展条件,能够聚集人口。近年来,各大城市都在积极吸引人口、留住人口,并致力于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发展机会。

近年来,武汉深入推进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建设,高铁、航空、公路等各方面重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立体的交通网络给人口流动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客观条件。此外,光纤、5G等信息基础建设加快推进,给人口就业创业带来快捷信息来源。

在民生保障方面,武汉着力提升城市公共卫生安全韧性,推进一批惠民生、补短板项目,着力加快打造健康城市,在全国率先制定各级各类医疗卫生设施配置布局标准,优化教育、养老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随着营商环境不断改善,打造更加开放包容、和谐友善的人文环境,为来汉就业创业的群体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大家在武汉生活工作更有归属感和幸福感。

今年9月,武汉市政府有关负责人在“2022/202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上介绍,武汉正加快转变超大城市发展方式,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更好地吸引人、留住人。

武汉是大江大湖的城市,近年来,武汉的城市建设注重促进城市与自然融合共生,高标准打造“两江四岸”核心区,营造世界级滨水景观,打造“湿地花城”,创造更加宜人的城市气候环境。

在城市更新方面,武汉不断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加快推进国家综合交通枢纽试点城市,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武汉城市能级不断提升,在此基础上,努力补足文化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推进重点更新单元优化升级,按照15分钟社区生活圈提升公共服务设施数量和质量。

积极推进完整社区建设,提升社会智慧治理水平,加快推进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设,不断优化城市治理对策良方,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2021年,武汉“入列”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当年,武汉还被授予全国平安建设最高奖“长安杯”。

“超大”对城市发展有哪些利好?

一座城市的人口数据变化,是城市经济规模、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综合反映,今年以来,武汉经济增长势头持续向好。

武汉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武汉市地区生产总值(GDP)14163.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5.5%,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5个百分点,经济运行呈现总体保持平稳、持续恢复向好态势。

数据显示,武汉去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8万亿元,居全国副省级及以上城市第7位,在城区人口突破千万大关,城市能级再上新台阶后,武汉GDP有望迈上2万亿台阶,这意味着这座城市的资源要素虹吸效应会更强烈。

人口健康聚集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澎湃动能。

武汉经济总量多年来稳居全国城市前十、中部城市第一,目前市场主体总量超过170万户,世界500强企业中有309家在汉投资、设立机构,形成了5大国家级产业基地和4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965”产业体系吸引了大量“新市民”,活跃的市场氛围和创业就业环境,对人才具有极强的吸引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冯文猛表示,成为特大城市,城市人口聚集会带来规模效应,公共服务配置起来更有效率,居民生活更舒适、环境更宜居、生活更安心。此外,城市可以聚合更多的创新要素,引发新一轮创新,并形成螺旋效应,推动新模式不断涌现、产业不断升级。对城市发展来说,超大城市是一个重要门槛,进入这一行列,还意味着可以享受更多政策红利。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武汉都市圈发展规划》相继获批,《武鄂黄黄规划建设纲要大纲》《武汉都市圈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相继发布,作为湖北省建设先行区的重要支撑,“武鄂黄黄”都市圈发展势头强劲,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武汉“升级”,其人口集聚和产业集聚功能越发凸显,对整个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越发明显,将会有更多的利好政策加持,其核心竞争力将越来越强。

专家:加快实现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

人口是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能,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人口数量的增加意味着潜在的市场规模扩大,这将带动城市各产业的发展和壮大,也是GDP提升的重要内生动力。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才看好武汉经济的韧性,纷纷成为“新武汉人”,特别是在光谷、车谷等产业园区,人才迅速聚集,湖北省统计局原副局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叶青表示,随着武汉经济发展重回主赛道,不断有企业总部落户武汉,大量人才也随之而来,加上武汉“热带雨林式”的政策加持,大批年轻人来到武汉,有效带动了人口增长。

近年来,武汉产业吸附能力不断增强,武汉正紧扣产业地图,积极与“人才地图”等相对接,岗位供给量明显提升,叶青说,在将人口引进来的同时,也要为新增人口“栽树筑巢”,努力让他们留下来、发展好,享受城市发展的红利。

武汉正加速打造全国经济中心、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国家商贸物流中心、打造国际交往中心、打造区域金融中心,湖北省社科院副研究员刘司可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速了人口流动和聚集。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才红利正在逐步形成。他认为,武汉是湖北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也是湖北唯一的千万级人口城市,充分发挥人口规模效应,在现有人口规模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城市人口高质量发展,将是超大城市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由之路。

“人口数量巨大蕴藏了规模势能,形成规模型人口机会,若能通过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把潜在市场转化为现实市场,不仅能带动国内经济大循环,也将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武汉机遇。”他认为,要加快实现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

他还指出,人口高质量发展要与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与区域空间格局相匹配,要求构建更加均衡、更加协调的发展局面,这为超大城市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思路。

(责任编辑:董萍萍)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