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帆 出品|天下财道
市场即将迎来入市“抄底”的又一利器——首批深证50ETF产品。
随着多项利好政策逐步落地,投资者正在通过ETF产品入市“抄底”。
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14日,全市场股票ETF今年净流入已超过4000亿元。其中,宽基产品表现尤为亮眼,包括沪深300在内的宽基产品“吸金”已超过2300亿元,成为资金加仓重点。
那么,为什么说深证50ETF产品堪称“抄底”利器?
先来看看深证50指数都有哪些特点。
大盘成长
深证50指数选取了深市市值规模大、行业代表性强、公司治理良好的50家公司作为指数样本,主要突出了大盘成长风格。
简单地说,深证50是深市核心资产的集中体现。
这些核心资产大多是在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背景下脱颖而出的。
例如深证50前10大权重股中的宁德时代(300750)和比亚迪(002594),堪称新能源技术的代表。
深证50指数前十大成份股

注:
1、数据来自国证指数、Wind,统计截至2023/10/31;
2、以上仅为对标的指数前十大成份股的客观介绍,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作为收益的保证。指数公司后续可能对指数编制方案进行调整,指数成份股的构成和权重可能会动态变化,请关注部分指数成份股权重较大、集中度较高的风险。
从指数样本股的基本面来看,深证50指数成长性良好,兼具较高的盈利质量与业绩增速。
在盈利质量方面,该指数样本股2022年净资产收益率(ROE)平均约20%,领先境内其他核心宽基指数。
在业绩增速方面,按照最新一期成份股进行计算,指数成份股近3年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达22.5%,归母净利润年均增速28.5%。
截至2023年11月14日,Wind数据显示,2023-2025年成份股归母净利润预计年均增长25%。

注:
1、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2/12/31;
2、按照当期成份股进行回测,指数成份股所属上市公司过往营业收入与归母净利润情况不预示未来,亦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刚刚发布的三季报显示,多家深证50成分股前三季度ROE都超过了15%,净利润增速都超过了50%,很好地体现了盈利质量与业绩增速远高于市场平均值的特征。
这些企业凭借技术、平台等壁垒获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增长,并且在所在行业内逐步呈现出“强者恒强”的特质。
差异化优势
深证50指数成份股的平均市值达1500亿元,与沪深300等核心宽基指数相当,前十大成份股合计权重近50%,汇聚了深市众多行业龙头。
但是,与沪深300等核心宽基指数相比,深证50指数的行业分布更聚焦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样本公司权重占77%,电力设备、电子、医药生物等行业占比居前。
因此,与沪深300、上证50指数等宽基指数能够形成差异化。
此外,深证50指数在编制方法上与许多宽基指数略有不同。
大部分宽基指数主要按照市值进行选股,而深证50指数在市值的基础上,更加突出了行业代表性与公司治理等因素。
除了设置流动性筛选,深证50指数会剔除掉国证ESG评级在B以下的股票,然后综合考虑自由流通市值排名、行业地位、公司治理得分等指标,优先选取在三级行业内市值排名靠前、公司治理得分较高的公司。
这使得深证50指数的行业分布相对较为均衡,成份股也有较好的ESG包括公司治理评分。
也就是说,投资深证50指数产品基本可以做到以最简单省力的方法,将资产相对均衡地配置在深市龙头企业上,同时,还可以保证这些公司在治理方面也是评分较高的。

注:数据来自Wind,统计截至2023/10/31。
估值见底
那么,深证50指数的历史表现如何呢?
据测算,自2002年底至2023年9月底,深证50年化收益率约10%,不仅显著高于沪深300等A股同类宽基指数,也高于标普500指数等境外核心宽基指数。
其年化波动率为26.1%,夏普比率为0.47,呈现出较好的收益与风险特征。
投资者也许还要问,深证50指数现在见底了吗?
当前,深证50指数估值已处于历史较低的位置,PE估值约19倍,处于近三年2.1%、近五年5%的分位处。
换句话说,从估值来看,深证50指数已处于较明显的底部区域。

注:
1、数据来源:Wind,统计截至2023/11/14;
2、按照当期成份股进行回测,仅展示指数当前估值水平,不预示未来估值走势,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有市场人士认为,整体来看,A股市场目前下行风险有限,从大类资产比较的角度来看,股债收益差已接近负2倍标准差的位置,此时往往处于市场底部区间,基于均值回归规律,股票资产具备长期配置价值。
而就在11月20日,首批跟踪深证50指数的ETF产品开始进入认购期。这无疑给投资者入市“抄底”又提供了一个称手的工具。
目前已获批发行的跟踪深证50的ETF产品


END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天下财道。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治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