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市场中,银行理财产品一直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之一。很多投资者都关心是否存在保本保息的银行理财产品,这就需要我们深入了解银行理财产品的分类和相关规定。
在过去,银行确实存在保本保息的理财产品。这类产品通常向投资者承诺在产品到期时,保证返还本金并按照约定利率支付利息。其收益相对稳定,风险较低,适合那些风险承受能力较弱、追求稳定收益的投资者。然而,随着金融监管政策的不断调整和完善,为了打破刚性兑付,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自2018年资管新规发布以来,保本保息的银行理财产品正逐步退出市场。

目前,银行理财产品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产品类型 | 特点 | 风险等级 |
---|---|---|
固定收益类 | 主要投资于存款、债券等债权类资产,收益相对稳定,但不保证本金和收益。 | 中低风险 |
权益类 | 投资于股票、未上市企业股权等权益类资产,收益潜力较大,但波动也较大,不保证本金。 | 中高风险 |
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 | 投资于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风险较高,收益不确定性大。 | 高风险 |
混合类 | 投资于债权类、权益类、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资产中的两类或两类以上,风险和收益介于固定收益类和权益类之间。 | 中风险 |
从上述分类可以看出,现在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大多不承诺保本保息。即使是风险相对较低的固定收益类产品,也只是说收益相对稳定,但在市场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也可能出现本金损失的情况。
不过,银行仍然有一些类似保本保息的产品可供选择。比如银行定期存款,它是银行与存款人双方在存款时事先约定期限、利率,到期后支取本息的存款。定期存款受到存款保险制度的保障,50万元以内的本金和利息可以得到全额赔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还有大额存单,它本质上也是一种存款产品,通常具有比普通定期存款更高的利率,并且同样享受存款保险保障。
投资者在选择银行理财产品时,不能仅仅关注是否保本保息,而应该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目标和投资期限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同时,要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了解产品的投资范围、风险等级等信息,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
(责任编辑: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