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无底线电话邀约!贷款短信营销肆虐,谁在推波助澜?

01-17 北京商报网 宋亦桐
语音播报预计12分钟

“王哥,我是XX银行客户经理,马上过年了,请问您需要贷款吗?”类似的开场白,想必大多数人都不会感觉到陌生。这样的电话营销,以银行的名义发出,在没有借款需求时,会被忽略,但如果有借款需求时,你则很可能被贷款中介“盯上”,落入套路陷阱。最近一段时间,贷款骚扰电话再起泛滥之势,他们如何获取客户信息?又是如何进行精准营销的呢? 

接不完的推销电话

从1月至今,已经接了超过10条贷款推荐电话了……最近一段时间,晨晨(化名)被贷款电话骚扰到头痛。

“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收到贷款电话,电话中的人称自己是XX国有大行的客户经理,可以帮我办理贷款。”让晨晨不解的是,在日常生活中,他已经将个人信息保护得很好,为何这些所谓的客户经理还能够准确说出他的姓名并获悉自己的电话信息?

之前有过贷款经历的郑阳(化名)最近也被贷款电话“狂轰乱炸”,不过有甄别经验的他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这并非银行客户经理,而是贷款中介的营销行为。“最初我在接到类似的营销电话时也以为是银行的客户经理在推荐贷款产品,但当进一步询问后才发现,其实是贷款中介。”

一直以来,贷款中介都存在于行业的灰色地带,“无底线”的电话骚扰让金融消费者不堪其扰,那么他们究竟是如何操作的?又是如何获取到庞大的客群信息?对此,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后发现,在市面上,专门有一类信息服务商提供此类服务。

当北京商报记者以贷款中介身份咨询时,多位信息服务商开出了报价。一位信息服务商直言,“我们向多个贷款中介提供服务,支持多省份选择号码地区拨号。”另一位信息服务商称,“可以帮贷款中介高效筛选意向客源,保证让客户主动联系。”

这一生意处于灰色地带,所以各类信息服务商开出的价格也不同,以1万条电话信息为例,报价通常在800—1500元不等。而问及为何能获取到如此海量的客户信息时,多位信息服务商则是三缄其口,均未正面回应。

银行业资深观察人士苏筱芮表示,上述行为也是贷款中介存在的乱象,这类乱象由来已久,严重破坏了贷款市场的正常秩序,容易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监管层面应通过跨部门联动或采取专项行动举措,就近年来中介违规助推贷款乱象的举动开展重点清理与打击,对违规中介实施严厉惩罚以震慑市场。

随意改造的推销短信

若说“狂轰乱炸”的贷款电话容易让金融消费者识别出贷款中介的“真身”,而经过伪装的贷款营销短信则是防不胜防。在调查过程中,多位信息服务商均提到,相比直接电话定位借款人,采用短信的方式会更加精准。

有信息服务商称,“发短信的报价和打电话的报价一样,一般都建议先发短信,这样可以很快确定意向客户,发送短信的最低门槛为2.5万条,报价为1600元,发送区域可以指定”。

对于首次做贷款中介的人来说,也有信息服务商附带赠送短信发送模板。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这些模板大多都被冠以银行名称,并附上贷款金额、低利息等特点。例如:【XX银行】尊敬的客户,银行政策放宽特批您257000元资金,1月15日到期;5年内随用随还,请及时回复,查利率回1,速办回2,拒收请回复R。【XX银行】由于政策放宽,您在我行可办理298000元备用金,三年随用随还,如有需要请及时回复,回1快速办理,回2查利率额度,拒收请回复R。

在金融消费者收到短信后,若无借款意向,则不会回复短信或回复R,若回复其他数字后,便能够快速锁定意向客户,这时贷款中介就可以致电对借款人的需求进一步了解。“这些短信都是大同小异,可以随时编辑修改,想发什么发什么。”一位信息服务商说道。

贷款中介出钱、信息服务商出渠道,如此,一场针对借款人编织的网被拉开。博通分析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指出,垃圾金融短信是贷款中介通过短信方式引流获客的行为。消费者一定要注意个人隐私保护,特别是短信中出现网页链接的内容不要轻易点击,一定要经过查证之后,通过官方渠道申请借款产品,提高防诈意识。

消费者应当树立警惕意识

如今,在消费贷营销火热的当下,借款人收到的信息更为密集,各类金融信息很难识别真假,极容易落入贷款中介编织的高息陷阱,而有一些资质出现问题的借款人对金融机构的产品、服务、收费等不尽了解,反而寄希望于贷款中介。为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树立正确的借贷观念,警惕不法贷款中介的套路陷阱,监管已开始行动。

1月8日,福建地区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辖区贷款营销短信的通知》指出,建立短信营销合规管理机制。贷款营销机构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加强对短信营销合规性审查,包括但不限于是否超业务范围营销、是否以欺诈或引人误解的方式对贷款产品进行推介、是否以不正当竞争方式开展贷款产品宣传等。

也有相关机构“吃罚单”,据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官网信息显示,近日,上海涞富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因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被罚款30万元。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该公司主要从事贷款中介业务。2023年4月至2023年7月,为了快速获取意向客户和提升业绩,使用第三方短信平台以银行等名义向上海地区手机用户群发营销短信,短信内容均以“【……银行】”起头,例如“【XX银行】尊敬的客户您好,您在本行可以申请一笔……元储备金,5年内随用随还,需要请及时回复。回1查利率回2快速办理回T退订”等。

同时,该公司还使用第三方AI语音机器人软件,选择以银行信贷中心、银行客户经理等名义推销贷款业务的话术模板,向上海地区手机用户自动外拨营销电话。该公司根据消费者回复短信或者应答语音电话的情况,开展进一步电话营销。

苏筱芮进一步表示,从监管层面来讲,这类“营销垃圾”屡禁不止,应当考虑从源头切入,一方面加强对骚扰、诈骗电话的标记和提示,另一方面则考虑加大对此类“号贩子”的打击,对于为诈骗分子提供诈骗便利的“号贩子”予以严惩。消费者应当树立警惕意识,在接到各类以银行名义打来的电话后,不急于添加所谓客户经理的联系方式或进行转账、透露个人身份信息等隐私操作。

(责任编辑:王晓雨)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